摄影师如何驾驭不同光线条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在模特脸上投下生硬的阴影时,很多新手会下意识打开补光灯,但真正老练的摄影师反而会利用这种戏剧性光线——让模特侧身45度,用阴影勾勒面部轮廓,高光区自然突出鼻梁线条,还记得婚礼跟拍时遇到暴雨吗?暴雨前的乌云其实是绝佳的柔光箱,此时拍摄的肖像皮肤质感会比阳光直射时细腻三倍,关键在于观察光线的"脾气":晨光像掺了蜂蜜的牛奶,而夕阳则是泼翻的橙汁,你得学会用取景框"品尝"这些差异。
构图法则何时该被打破
三分法则是小学课本,但拍摄街头纪实时常需要"暴力构图",某次在菜市场抓拍鱼贩剁鱼,故意让染血的砧板占据画面三分之二,飞溅的鳞片冲破常规构图线——这种视觉冲击力恰恰需要打破教条,就像炒菜放盐,菜谱说3克,但老厨师都懂得根据食材含水量调整,当拍摄儿童时,把主体放在正中央反而更符合稚拙感,因为孩子们的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黄金分割"。
相机参数像不像炒锅火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新手把ISO调到12800还抱怨噪点多,就像目睹有人用爆炒的火力煮粥,某次拍摄流星雨,ISO3200配合f/2.8光圈,30秒长曝后星星拖出了轨迹——这种参数组合在白天人像拍摄中就是灾难,快门速度更像是颠勺时机:拍咖啡师拉花要用1/500秒定格飞溅的奶泡,而拍摄丝绸状瀑布就得慢到1/4秒,记住参数没有"万能配方",就像不可能用同一档火候处理龙虾和青菜。
后期处理该做到什么程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过度修图的人像吗?皮肤像涂了蜡的苹果,这种"完美"反而让人头皮发麻,某次处理古建筑照片时,只修复了剥落的墙皮,刻意保留雨渍形成的天然水墨纹路,这好比修补青花瓷,用化学试剂彻底清除包浆就等于毁掉历史,当客户要求把阴天P成晚霞时,不妨反问:如果梵高给《星空》加上霓虹灯特效,那还是星空吗?真正的后期应该像老中医抓药,差之毫厘就会改变整张照片的"性味"。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