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览海报设计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海报能让人在五米外就驻足?秘密藏在画面里那个若隐若现的视觉钩子上,就像钓鱼时鱼饵的轻微颤动,海报中的高光区域往往被设计成斜线走向——人眼追踪动态的本能会让视线顺着这些隐形的轨迹滑向关键信息,看看那些获奖展览海报,九成以上都在右下角预留了呼吸空间,这不是巧合,而是给观众目光一个着陆缓冲带。
暗房时代的老师傅常说"三分靠拍七分靠裁",这句话在海报设计里要反着用,展览海报的图片必须一次构图到位,后期裁剪会破坏画面原有的磁场,去年某当代摄影展的主视觉图,拍摄时特意让模特的手部超出取景框,这种不完整构图反而制造出邀请观众走进展览的隐喻,画面边缘的切割线比中央的主体更能刺激观看欲望。
遇到过明明很精彩的摄影作品,做成海报后却平淡如水吗?问题通常出在色彩密度上,印刷品需要的色彩浓度是屏幕显示的1.8倍,这个数值差距就像咖啡豆和速溶粉的区别,专业设计师会建议在拍摄阶段就开启相机的高反差模式,即便这样直出的照片在显示器上显得浓艳刺眼,还记得那个著名的蓝色时期摄影展吗?现场海报上的靛青色比电子稿深了三个色阶,却在展厅暖光灯下呈现出完美的视觉张力。
文字与图像的共生关系比想象中更微妙,当你在街头拍摄海报素材时,要预留给标题生长的空隙——这个空隙不是物理空间,而是明暗交界的过渡带,某次生态摄影展的主视觉图,拍摄者花了三小时等待云层遮住建筑群顶部的阳光,就为了让展名字体能自然地"长"在阴影渐变处,最精妙的设计就藏在按下快门前的那段等待里。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