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舞台摄影的技巧(一),舞台摄影入门技巧,掌握光影与瞬间的捕捉

你需要提前熟悉舞台的灯光特性舞台灯光往往比日常拍摄环境复杂十倍,去年拍摄芭蕾舞剧时,我架好相机才发现主灯是强烈的侧逆光,演员面部完全陷在阴影里——这种教训告诉我…

你需要提前熟悉舞台的灯光特性

你需要提前熟悉舞台的灯光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舞台灯光往往比日常拍摄环境复杂十倍,去年拍摄芭蕾舞剧时,我架好相机才发现主灯是强烈的侧逆光,演员面部完全陷在阴影里——这种教训告诉我们,彩排时就要带着测光表记录每个场景的光比,常见的追光灯照度在2000-10000勒克斯之间,而面光可能突然降到500勒克斯,这时候把ISO死守在800反而会丢失动态范围,建议用AV模式试拍三组:一组以高光区域测光,一组照顾阴影,最后一组取中间值,回家在电脑上比对哪种最能保留细节。

长焦镜头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

长焦镜头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数人本能地掏出70-200mm镜头,却忽略了剧场座椅的坡度设计,上周在歌剧院二楼拍摄时,前面观众突然举起的手机就让400mm镜头构图全毁,其实35mm或50mm定焦在乐池附近有奇效,既能框进整个舞台纵深,又能用f/1.8的大光圈压暗杂乱背景,演员的肢体语言常常比面部表情更有张力,广角镜头收纳的舞台几何线条反而能强化戏剧冲突。

预判比连拍更重要

预判比连拍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摄影师用每秒12张的连拍轰炸存储卡,最后挑片时却找不到一张眼神到位的,京剧《三岔口》的武打戏里,真正的高潮瞬间往往出现在招式转换的0.3秒间隙,提前研读节目单很重要——知道女主角会在第三小节转身,比盲目抓拍成功率高出三倍,试着用单次对焦锁定演员的走位路线,就像猎人守候在野兽的必经之路上。

白平衡陷阱比曝光失误更致命

白平衡陷阱比曝光失误更致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些发蓝的剧照八成是栽在自动白平衡上,现代LED染色灯能瞬间把舞台变成玫红色海洋,相机的色温传感器这时就像醉汉的判断力,拍摄《阿依达》时,我直接手动设置到3200K,反而在后期找回了不少肤色质感,有个取巧办法:在第一幕谢幕时拍张灰卡,这比后期用吸管工具校正高效得多,暖调灯光下的阴影会自然偏冷,刻意追求绝对中性反而虚假。

观众席也是你的武器库

观众席也是你的武器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急着嫌弃前排观众的后脑勺,他们的剪影能构成天然画框,去年拍摄话剧《雷雨》时,我特意退到最后一排,用观众举起的望远镜作为前景虚化,暴雨场景的压抑感立刻翻倍,遇到转场暗场时,不妨把对焦点暂时交给观众席——那些被泪光照亮的面孔,往往比舞台上的悲欢更直击人心,这种拍摄思路,本质上是用第三只眼睛重构了整个剧场生态。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