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用光线书写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有人举起相机等待黄昏的光线斜射在旧砖墙上时,这已经超越了单纯记录,摄影需要预判光影的走向,就像厨师掌握火候——清晨的薄雾会让山峦层次分明,而正午的硬光可能毁掉人像皮肤的质感,曾有位新手在故宫拍红墙,直到发现下午四点阳光会让琉璃瓦泛起琥珀色,才明白为何老摄影师总盯着手表等待。
拍照是瞬间的本能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见孩子突然蹒跚学步时抓起手机连拍,这就是典型的拍照行为,它不讲究白平衡是否准确,甚至画面里可能闯入半个路人手臂,就像用便利贴记灵感,画质或许粗糙,但那个咧嘴笑的奶牙被定格得鲜活生动,去年西湖边暴雨突至,游客们慌忙用手机拍下荷花被打得乱颤的瞬间,这些画面可能过曝,却比任何摆拍都真实。
构图是摄影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塞进正中央的九宫格交点只是基础,真正的考验在于处理"视觉噪音",有位学员拍胡同总抱怨画面杂乱,直到试着蹲下来——这个动作让前景的自行车轮变成框架,远处晾晒的床单突然成了引导线,就像写文章需要删减赘述,摄影也得学会用取景框"断舍离",某次拍夜市烧烤摊,挪三步避开头顶乱电线后,蒸腾烟雾反而成了天然柔光罩。
滤镜是拍照的速食调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套用"胶片模拟"滤镜就像往泡面里倒现成酱包,确实能快速获得怀旧色调,但永远调不出真实胶片因过期产生的色彩偏移,见过有人给樱花照狂加粉色调,结果花瓣细节糊成一片,反观那些用RAW格式保留信息的拍摄者,后期能单独调整某片花瓣的明暗——这好比新鲜熬制的高汤,比味精勾兑的更有层次。
器材是工具而非魔法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画幅相机拍虚了照样是废片,就像给小学生钢笔也写不出《兰亭序》,有次外拍遇到大爷用二十年前的老镜头,手动对焦时连呼吸都屏住,最后得到的焦外成像比自动镜头更有呼吸感,反观举着顶级设备却开着全自动模式的人,拍出的夜景常被机内降噪抹得像塑料模型,真正重要的是食指后面那颗脑袋,器材不过是延伸的手指。


 OceanWaveDream
 OceanWaveDream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