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先熟悉相机的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摸到相机时,很多人连开机键都找不到,别笑,这很正常,建议先花半小时研究说明书,搞清楚快门键、模式转盘、菜单键的位置,比如拍夜景时,有人发现照片全是黑的,其实是没切换M档手动调整快门速度,试着拍一组对比:用自动模式拍黄昏,再用手动模式调慢快门到1/10秒,立刻会发现流动的车灯变成了金色光带,相机就像自行车,不先学会握把和刹车,直接冲下坡肯定要摔。
新手应该从固定题材开始练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带着相机满街转悠,最后只拍了一堆模糊的树叶,建议锁定一个简单主题,每天拍自家窗户的光影变化",连续拍一周,你会发现阴天时窗框投下的影子像铅笔素描,正午的阳光则把玻璃杯折射成彩虹,这种刻意练习比盲目拍摄更有效——就像学做菜先专攻蛋炒饭,总比同时折腾十口锅强,有个学员用三个月只拍雨后的路面倒影,后来这组作品竟被杂志买走了。
构图技巧要在实拍中形成肌肉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则是老生常谈?试试这个实验:拍同一个场景时,先用中心构图拍消防栓,再把它放在右下交叉点,对比照片时会发现,偏离中心的消防栓突然有了故事感,仿佛下一秒就有小狗来撒尿,但别迷信规则,有次我故意把地平线压在画面顶部,只留1/5天空,暴雨前的压迫感反而扑面而来,这些技巧要练到像骑自行车时自然保持平衡那样,根本不用思考。
后期处理是拍摄的延续而非补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RAW格式占内存就直接删了,这等于把新鲜食材扔进垃圾桶,试着用同一张照片做两组处理:一组直接套滤镜,另一组手动调色温到5200K,把橙色饱和度+15,后者会让早餐面包的蜂蜜光泽看起来能滴落下来,但别过度,有张雪景照被我调成宝蓝色,朋友却说像冰箱冷冻室,后期就像给咖啡加糖,加多了反而喝不出原本的醇苦。
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着顶级相机却抱怨没东西可拍的人,就像带着米其林刀具却不会切土豆,尝试这个游戏:每天找出三个"会骗人的光影",上周我发现空调排水管在墙上的影子酷似小提琴,用手机拍下来加了暗角,朋友圈都在问是什么古董乐器,另一个诀窍是蹲下来拍——当你把镜头贴地拍摄水洼,里面倒映的摩天大楼会比实景更有超现实感,好照片是用脚走出来的,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