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摄影入门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的基本操作决定拍摄成败
刚拿到相机时,很多人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吓到,其实核心操作就三个:调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比如拍流动的溪水,如果把快门调到1/1000秒,水花会被凝固成冰晶状;但调到1/15秒,水流就变成丝绸般的雾状,这就像用不同速度搅拌咖啡——快则漩涡清晰,慢则模糊成团,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拧相机转盘?因为他们知道,同样的场景用不同参数会讲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
见过用手机拍证件照时头顶撞到照片边缘的尴尬吗?这就是构图失控的典型例子,三分法则是避免这种灾难的捷径: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割,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拍夕阳时,如果把地平线压在正中间,照片会像被切开的蛋糕一样呆板;但若让天空占2/3,立即就有了呼吸感,下次拍人像时,试试让模特的眼睛落在左上交叉点,你会发现即使背景杂乱,观众的视线也会被牢牢抓住。
光线是隐形的造型师
正午阳光下拍人像,鼻影会像炭笔画的黑线般生硬,这就是为什么摄影师偏爱"黄金时刻",清晨的阳光像被纱帘过滤过,能在人脸轮廓镀上金边,室内拍摄时,台灯从侧面打光,能让苹果的纹理比肉眼所见更立体,有个有趣实验:用手机电筒从不同角度照鸡蛋,你会发现顺光时像水煮蛋,侧光时立刻变成月球表面,改变光源方向比后期修图更能塑造质感。
后期不是救生圈而是调味料
很多人以为废片能靠滤镜起死回生,这就像指望辣椒酱把糊掉的炒饭变美味,真正的后期应该像撒盐——少量提鲜即可,一张过曝的天空照片,就算把饱和度拉到最高,也找不回云层的层次,但如果在拍摄时保留RAW格式,后期微调曝光就能挽救细节,试着把同一张照片分别用手机自动修图和手动调色对比,你会发现后者就像手冲咖啡,能保留原始风味。
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
拿着顶级相机却总拍出游客照?问题可能出在视而不见的习惯上,试着每天找三个非常规视角:趴着拍蚂蚁的视角,踮脚拍屋檐的视角,或是透过鱼缸拍猫的视角,雨天时观察水洼倒影,你会发现整个城市都能被装进一个涟漪里,摄影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像厨师与食客——同样面对市场食材,前者永远在思考如何组合出惊喜。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