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单反相机拍摄图片,单反相机拍摄高清图片的技巧与实例解析

单反相机如何调整光圈控制景深很多人刚接触单反时,会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的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自己的照片却前后都扎眼,问题出在光圈值上——f/1.8的大光圈能像聚…

单反相机如何调整光圈控制景深

单反相机如何调整光圈控制景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刚接触单反时,会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的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自己的照片却前后都扎眼,问题出在光圈值上——f/1.8的大光圈能像聚光灯一样突出主体,而f/11的小光圈则像全景扫描,把前后细节都收进来,比如拍人像时,拧动镜头光圈环到最低数值,背景的杂树丛立刻融化成色块;但拍摄集体照若还用大光圈,后排的人脸就会像隔了毛玻璃,记住一个矛盾点:虽然大光圈能增加进光量,但过度使用反而会让主体局部过曝。

为什么快门速度决定了画面命运

为什么快门速度决定了画面命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拍飞鸟变成一团灰影的照片吗?这就像用漏勺接瀑布,快门速度就是控制漏勺开合的时间,1/1000秒能凝固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30秒拍摄流水则会呈现丝绸质感,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在傍晚用慢门拍风景时,明明三脚架很稳,树叶却像被风吹糊了——这是因为单反的反光板升降也会产生微震,此时应该开启预升功能,试想用1秒快门拍摄车流,得到的不是堵车长龙,而是红色尾灯拉出的光带。

ISO感光度是把双刃剑

ISO感光度是把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的博物馆里调高ISO确实能拍清展品,但画面出现的噪点就像老电视的雪花屏,这和煮汤时猛火收汁类似,虽然快速解决了问题,但会破坏食材本味,有个实验很有趣:在相同光线条件下,用ISO 800拍摄的玩偶绒毛细节明显比ISO 3200更扎实,现代单反虽然宣称高感优秀,但当ISO超过6400时,暗部仍然会出现彩色噪斑,这时候不如换个思路——调低ISO延长曝光时间,就像文火慢炖总比大火快炒更能保留原味。

对焦模式选错会让照片失魂

对焦模式选错会让照片失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运动会时总抓不到运动员清晰的表情?可能你一直用着单次对焦,这就像用弓箭瞄准移动靶,按下快门的瞬间目标早已移位,切换到连续对焦模式(AI SERVO),相机会像猎犬追兔子般持续咬住主体,但拍静物时用连续对焦反而坏事,镜头会像无头苍蝇来回拉风箱,有个容易中招的情况:隔着玻璃拍展柜里的文物,自动对焦总对在反光上,此时不如切换手动对焦,像中医把脉般精准控制合焦位置。

白平衡设置能改变照片情绪

白平衡设置能改变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晨雾中的树林若用自动白平衡,会失去那种蓝灰色的忧郁感,就像自动美颜抹掉了岁月的纹理,手动设置5500K色温拍夕阳,云层会燃烧得更猛烈;而调到3000K拍摄同一场景,画面立刻蒙上寒夜的冷调,有个反常识的现象:阴天用阴影白平衡模式拍人像,肤色会像煮熟的螃蟹——这时候反而该用荧光灯模式中和,下次拍咖啡馆时,试试用白炽灯模式,拿铁表面的拉花会泛出油画般的暖黄光泽。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