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拍照的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会吃掉脸上的细节
正午阳光从头顶直射时,人的眼窝会变成两个黑洞,法令纹像用刀刻出来的,但很多人偏偏喜欢这个时间拍照——因为"光线充足",其实最佳时段是日出后两小时或日落前两小时,这时光线斜着抚摸人脸,皮肤的质感会像丝绸,有个土办法:让被拍者背对太阳,你举张A4纸当反光板,下巴的阴影立刻变得温柔。
背景在和人抢戏
公园里开满花的树丛看着美,拍出来却常像脑袋上长满了彩色蘑菇,解决方法很简单:要么让人物离背景远些,虚化那些捣乱的细节;要么直接找面灰墙,让观众的注意力没得选,杂货铺般的背景就像开会时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再好看的脸也架不住这种干扰。
手指比脸更会说话
新手总把镜头怼在人物正前方,拍出来的姿势僵硬得像证件照,试着说"把左手搭在右肩上",瞬间就能打破对称构图,手指微微张开时像在呼吸,攥紧的拳头藏着情绪,这些细节比刻意摆出的笑容真实十倍,下次可以观察咖啡馆里等人的姑娘,她们无意识拨弄头发的手指,比任何摆拍都生动。
相机比人更爱说谎
为什么明明看到的是大长腿,拍出来却像五五分?因为相机镜头天生会扭曲比例,蹲下仰拍能让腿变长,但鼻孔也会跟着变大;俯拍显脸小,可发际线会悄悄后移,有个秘密:让被拍者把前脚伸向镜头,后脚踮起,不用P图也能拉长比例,这就像卖水果的摊主总把最漂亮的摆在最前面,是视角的游戏。
等待比快门更珍贵
拍孩子吹蒲公英时,提前按快门会拍到皱眉鼓腮的怪表情,等蒲公英散开再拍又只剩空杆子,真正的诀窍是连拍二十张,总有那么一张刚好处在"准备吹"和"吹完"之间——睫毛微颤,绒毛刚要起飞,好照片和煮溏心蛋一样,关键在火候的把握,那些看似偶然的瞬间,其实都是算准了时间的埋伏。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