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曝光有哪三种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曝光不足让画面丢失暗部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快门速度过快或光圈收得太小时,照片会像没开灯的卧室——黑漆漆一片,我曾拍过傍晚的海滩,当时担心画面过曝而将曝光补偿减了2档,结果浪花的纹理和礁石的阴影完全糊成黑块,这种情况就像煮汤时火候太小,食材根本炖不烂,要检查直方图是否左侧撞墙?试试开大光圈或调低快门速度,就像给房间多开两盏灯。
曝光过度导致亮部一片死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拍雪景时最容易犯这个错误,整个画面像被漂白水泡过,去年在雪山拍摄,显示屏看着正常,回家才发现云层全是惨白色,这好比炒菜火太大把锅烧糊了,丢失的细节就像焦黑的锅底再也救不回来,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查看高光警告功能,适当缩小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就像给刺眼的阳光拉上半透窗帘。
精准曝光需要平衡明暗两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晨雾中的古镇时,既要保留屋檐阴影的层次,又不能烧掉天光的柔和,这就像同时控制火锅的辣度与鲜度——我通常会对着青石板路面测光,再+0.7档曝光,现代相机的动态范围虽大,但遇到大光比场景还是要做选择:是要窗外的晚霞,还是室内的人脸?学会看直方图两侧是否触边,这和中医把脉判断阴阳失衡异曲同工。
特殊场景需要主动打破常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意欠曝能营造悬疑氛围,比如只保留剪影的街头摄影;而过曝手法在表现梦境时很有效,有次拍午夜咖啡馆,我刻意让霓虹灯招牌过曝成光晕,反而强化了迷离感,这就像做饭时故意烤焦芝士表面,要的是那种焦脆口感,关键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效果——曝光没有绝对正确,只有是否达成创作意图。
曝光补偿是摄影师的调味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自动模式,有人拍出来层次丰富,有人拍得灰蒙蒙?差别在于会不会用曝光补偿,拍逆光人像时+1.3档,拍深色静物时-0.7档,这些微调就像炒菜最后那撮盐,建议新手养成观察环境光的习惯:阴天相当于自然界的柔光箱,而正午阳光就像直接打在脸上的手电筒,需要不同的曝光策略。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