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画面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件衣服在阳光下和阴天拍出来差别这么大?关键在于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和鼻下投出浓重阴影,像被泼了墨汁似的,这时候可以侧转30度让人物面部受光更均匀,黄昏时分的逆光拍摄要特别注意补光,用反光板把金色光线反射到脸上,绒毛都会变成金丝,柔和的散射光永远比直射硬光更包容瑕疵。
构图要遵循视觉动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感觉照片缺了点什么?可能是构图出了问题,把人物塞在正中央就像把饺子摆在盘子正中间,虽然规矩但乏味,试试三分法构图,让眼睛落在交叉点上,画面立刻就有了呼吸感,拍摄半身照时,关节处(手腕、膝盖)千万别卡在画框边缘,这跟剪指甲留秃了是一个道理,留白要像国画里的云雾,既不能抢戏又要足够舒展。
服装颜色要对抗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白裙子去雪地拍照为什么会变成"无头骑士"?色彩对比度决定了主体能否跳脱出来,在绿树背景下穿红色比穿浅蓝醒目十倍,就像草莓在抹茶蛋糕上的效果,深色衣服在暗调环境里要用金属配饰提亮,好比在拿铁里撒肉桂粉,有个简单口诀:冷色背景选暖色服装,杂乱环境穿纯色衣裳。
动态姿势比僵直更生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人站着像罚站?静态姿势要制造动态错觉,撩头发时手指别真正碰到发丝,保持悬停状态比实碰更轻盈;走路时后脚脚尖点地,前脚脚跟刚离地的瞬间最舒展,坐着拍摄要像坐在高脚凳上喝咖啡,脊柱比平时挺直15度,这个微妙的发力感能让锁骨线条自然显现,真实的松弛感往往来自精确控制的假动作。
后期修图要保留皮肤纹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磨皮过度为什么像戴了橡胶面具?真正的质感在于取舍,用修复画笔点掉明显的痘痘就行,别动那些细小的汗毛和毛孔,它们就像宣纸的纤维,是天然的高级滤镜,调色时先把高光压下来找回细节,就像炖汤时撇完浮油才能尝到真味,所有调整幅度别超过15%,修图应该像给植物浇水,润物细无声才是境界。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