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光线塑造画面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拍出的照片总感觉"平",问题常出在不会用光,试着在清晨或黄昏拍摄,这时候的侧光能让物体的影子拉长,砖墙的纹理、树叶的脉络会突然变得立体,逆光拍摄时别急着躲开,让阳光从主体背后透过来,花瓣会呈现半透明的质感,发丝边缘也会镶上金边,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能让人物皮肤显得细腻。
怎样让构图摆脱呆板印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在正中间?试试"三分法"的变通用法,拍摄行走的人时,在他视线前方多留些空间,画面会"呼吸";拍花朵时故意让花茎贴着对角线,枝干就有了向上生长的动势,遇到对称建筑别死板地居中,稍微侧转手机让立柱形成透视引导线,观众的视线自然会被引向远方,记住构图规则就像学自行车时的辅助轮,熟练后该甩开时就甩开。
为什么你的照片总是不够"干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杂乱的背景会毁掉好照片,这和写字台堆满杂物时找不到笔是一个道理,拍美食时把调料瓶推到镜头外,只留餐盘和一杯红酒;拍孩子玩耍时蹲下来,让草坪填满背景而不是横七竖八的玩具,遇到实在躲不开的电线杆,干脆开大光圈虚化它——就像人眯起眼睛看东西时,注意力自然集中在焦点上,有时候少即是多,画面留白反而更有味道。
何时该打破常规设置参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流水就条件反射用高速快门?下次试试三脚架配合慢门,丝绸般的瀑布会让你惊喜,都说夜晚要调高ISO,但要是故意用低感光度长曝光,车灯就会变成红色光带划过桥梁,拍运动会上奔跑的孩子,自动对焦老是追不上?不如切换到手动对焦,预先对准跑道上的某个点,等孩子冲进画面瞬间按下快门——这就像打篮球时的预判,比追着球跑更有效。
怎样让普通场景产生故事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雨天抱怨不能拍照?湿漉漉的马路反光才是天然画布,等一个打伞的行人走过,倒影里能讲出双倍的故事,菜市场的鱼摊看似杂乱,但聚焦在鱼贩布满皱纹的手和鳞片上,就有了生活的厚重感,记住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理论不是要你守株待兔,而是培养观察习惯——就像老茶客能喝出雨水和泉水的区别,练就发现细节的眼睛比设备升级更重要。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