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程入门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的基本操作需要掌握
刚拿到相机时,很多人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吓到,其实关键就几个:快门、光圈、ISO,快门控制进光时间,光圈决定进光量和景深,ISO影响画面亮度与噪点,比如拍奔跑的狗,快门速度至少1/500秒才能定格瞬间;而拍静物时,可以调小光圈(如f/8)让前后都清晰,别被参数吓住,先试试自动模式,观察相机怎么搭配这些数值,再慢慢改手动。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和中午拍出来天差地别?因为光线的角度和强度在变,正午的硬光会让人脸阴影很重,适合拍建筑纹理;而阴天的柔光像一层滤镜,拍人像皮肤更柔和,有个土办法:把手掌伸到拍摄位置,观察影子方向——影子越淡,光线越适合拍人,逆光时别急着放弃,试试用反光板补光,或者让人物侧对光源,头发边缘会镀上一层金边。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
总有人说“画面乱”,问题常出在构图,三分法最保险: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湖面落日,把太阳放在右上交叉点,留出左侧水面倒影,但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对称构图拍教堂穹顶时,把中线对准建筑中央,强迫症般的平衡反而震撼,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天空当背景,或者凑近主体让背景虚化,简单粗暴但有效。
后期不是作弊而是调味
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其实就像做菜要加盐——原片是生食材,后期是调味,拉高阴影能找回暗部细节,微调白平衡能纠正偏色,手机修图足够入门:snapseed的“局部调整”能单独提亮人脸,vsco的滤镜强度别超过50%,否则像刷油漆,但别陷入“越浓越好”的误区,过度锐化会让照片像刀刻般生硬,记住所有调整都是为还原你按下快门时看到的真实感受。
拍废片别删,过半年再看会发现进步,摄影像学自行车,理论听再多,不如摔几跤记得牢,下次遇到有趣的光影,先别管参数对不对,拍下来再说——好照片常诞生于“乱按快门”的意外里。


 Warm温暖光
 Warm温暖光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