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座建筑在清晨和黄昏拍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关键在于光线角度和色温,清晨的侧光能拉长影子突出纹理,适合表现粗砺的砖墙;而黄昏的暖光像给画面刷了层蜂蜜,让玻璃幕墙泛起琥珀色,曾有个学员在阴天拍静物总显得灰暗,后来发现用60度角的LED补光灯模拟上午十点的自然光,瓷器表面的高光立即有了呼吸感。
构图是视觉的引导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观众第一眼看到照片时,他们的视线会往哪里跑?试试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比如拍咖啡馆时让拉花咖啡占据右下格,留出左侧空间给虚化的书架,人的目光会自然完成从主体到环境的巡视,有次在古镇拍摄,发现把拱桥的弧线从画面左下延伸到右上,比放在正中央更能带动人们想象桥后的故事。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瀑布到底该拍成丝绸还是冰晶?这取决于你想凝固瞬间还是展现流动,1/1000秒能冻住飞溅的水珠,而1/4秒会让水流变成朦胧雾霭,记得拍运动会时,用1/800秒定格了篮球运动员鞋底扬起的灰尘,那些悬浮的颗粒让静态照片有了爆发的张力,但拍摄旋转木马时,反而要用慢门让彩灯拖曳出光轨才够梦幻。
色彩搭配制造视觉韵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舒服却说不出原因?很可能遵循了色彩平衡法则,互补色搭配如红绿撞色能制造戏剧性,类似色渐变则带来和谐,拍摄秋景时,刻意让模特的藏青色围巾入镜,突然就压住了满山枫叶的浮躁,有个反常识的技巧:阴天时提高画面中的暖色饱和度,反而能强化灰调天气的沉静质感。
对焦选择是叙事的开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人像时该对焦眼睛还是嘴唇?这相当于选择故事的开篇方式,眼部对焦适合表现情绪特写,而将焦点放在触碰茶杯的手指上,可能暗示更多生活细节,有次拍街头艺人,故意让前景的萨克斯风管口虚化,清晰呈现艺人眼角的皱纹,观众会不自觉地顺着虚实的过渡走进画面,失焦区域同样是构图的重要部分。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