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摄影师职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和傍晚拍出的感觉完全不同?关键在于光线的角度和色温,正午的硬光会制造强烈阴影,适合表现结构分明的建筑;而日出时的暖色柔光,能让肖像皮肤质感更柔和,比如拍摄人像时,若遇到顶光,可以让人物站在树荫下,用反光板从下方补光,这样能避免眼窝和鼻下的死亡阴影,控制光线就是控制观众的情绪开关。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三分法构图虽稳妥,但总拍出千篇一律的游客照怎么办?尝试把主体放在画面边缘,留出大面积的负空间,拍摄奔跑的宠物时,在它前方预留更多空白,能强化动态趋势,某次拍古镇巷弄,我故意把青石板路放在对角线,让两侧斑驳墙壁形成天然画框,错误”的构图反而能制造惊喜,就像做菜时偶然调出的新口味。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凝固飞溅的水花要用1/1000秒,但拍摄雨丝为何反而要放慢到1/30秒?这里有个矛盾点:高速快门冻结瞬间,低速快门展现过程,拍瀑布时,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设置2秒长曝光,水流就会变成丝绸质感,但手持拍摄运动物体时,安全快门”原则——焦距倒数才是最低速限,比如200mm镜头至少要1/200秒,否则连呼吸都会导致模糊。
后期处理要像中医把脉
为什么别人调色时动曲线像施魔法,自己操作却像毁照片?关键在于先诊断问题,打开直方图,如果山峰挤在左侧说明欠曝,这时提亮阴影比整体加曝光更精准,某次修雪景照,发现高光溢出,就用渐变滤镜单独压暗天空,后期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像老中医调理气血——哪里虚就补哪里,哪里堵就通哪里。
设备熟悉度决定应变能力
遇到突发拍摄机会,还在菜单里翻找设置?把常用功能设为快捷键,就像出租车司机熟悉档位,我的相机背部转盘直接关联ISO,顶部按钮一键切换对焦模式,拍街头时突然遇到鸽子群起飞,迅速把驱动模式调到高速连拍,右手拇指同时拨动曝光补偿,设备如同乐器,演奏家从不需要看琴键。


 Brave勇敢者
 Brave勇敢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