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摄像的拍摄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需要稳定才能拍出清晰画面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照片模糊?八成是手抖惹的祸,单反相机哪怕轻微晃动,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就会像打翻的蜂蜜罐——糊成一团,三脚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选,但遇到突发场景时,不妨试试"狙击手式"持机法:左手托住镜头底部,右手握机身,两肘紧贴肋骨形成三角支撑,上次在古镇拍黄昏,我把相机抵在石栏上充当临时支架,长曝光下的流水丝绸般顺滑。
构图决定了画面的呼吸感
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拍西湖断桥,游客照和专业作品之间仿佛隔着一道银河?秘密在于构图时留白的艺术,黄金分割法不是数学考试,将主体放在井字格交叉点附近即可,上周拍秋叶特写时,我故意在画面左侧留出三分之一空白,飘落的枫叶恰好填补了视觉重量,画面边缘别学吝啬鬼——给被摄体预留转身空间,否则照片会显得窒息。
光线是影像的雕刻刀
正午阳光像严厉的教导主任,在模特脸上刻满法令纹;而晨昏时分的斜光,则是给万物描金边的温柔画家,室内拍摄时,我常把台灯裹上米色纱巾充当柔光箱,这种土办法能让红酒瓶的反光立刻变得高级,遇到逆光别急着躲,试试用反光板给面部补光,你会收获发丝都在发光的梦幻效果,阴影不是敌人,缺乏层次的照片才像被熨斗烫平的衬衣。
动态场景要预判决定性瞬间
拍足球赛总错过射门瞬间?摄像师比摄影师更需要掌握"提前量"这门玄学,跟拍飞鸟时,我习惯半按快门追踪其飞行轨迹,在预计的精彩位置前0.5秒完全按下——就像往池塘扔面包屑引锦鲤,上周庙会拍舞龙,故意把快门调到1/500秒定格龙须飞扬的刹那,而用1/30秒追焦拍摄时,背景拉出的速度线让画面活了起来,关键是要像下棋高手,永远想好下一步落子点。
焦段选择改变叙事视角
用广角镜头拍人像,鼻子总会背叛主人抢戏,28mm镜头在窄巷里能装下整面灰墙的斑驳,但拍特写时就得换成85mm以上焦段,上周用200mm长焦拍荷塘,压缩感让远处的凉亭仿佛就浮在荷叶间,这种"望远镜效应"在拍风光时格外有用,记住切换镜头不是换衣服,而是像作家切换叙事人称——广角是全景描写,长焦则是心理独白。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