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类的logo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镜头光圈决定画面虚实层次
按下快门时,很多人纠结背景该模糊还是清晰,其实这和炒菜火候类似——大火爆炒突出主料,文火慢炖展现全貌,比如拍人像时,f/1.8的大光圈能让杂乱的街道融化成彩色光斑,但拍摄集体照时若继续用大光圈,后排人的脸就会像隔了毛玻璃,有个简单测试:在相机液晶屏上放大查看时,如果发现主体边缘出现"镶边"般的虚化过渡,说明光圈值需要缩小两档。
快门速度是动态画面的裁缝
去年拍运动会时,有位朋友抱怨:"明明设置了1/1000秒高速快门,为什么跳高选手的鞋底还是糊的?"这就像用漏勺接瀑布,看似够快实则仍有缝隙,当拍摄赛车这类横向移动物体时,快门速度要比物体移动方向与镜头的夹角成反比——简单说,斜着拍要比正对着拍用更快快门,有个应急技巧:开启连拍模式后,用身体跟着物体移动方向同步转动,相当于给三脚架装了人工云台。
白平衡校准如同厨师的味觉
清晨拍雪景时发蓝,傍晚拍沙滩时泛黄,这些问题往往出在白平衡上,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像餐厅的标准化菜谱,遇到荧光灯下的寿司宴或者烛光里的牛排餐就会失灵,有次婚礼跟拍,现场水晶吊灯让所有人的脸都像涂了橄榄油,这时手动设置色温到2800K,突然新娘的珍珠耳环就恢复了本来的月白色,RAW格式拍摄能保留原始色温数据,但JPG格式就像煮过头的面条,后期很难再分开。
构图比例藏着视觉重力密码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头重脚轻"?这涉及到画面元素的视觉重量分配,拍摄埃菲尔铁塔时,若把塔尖顶在画面正中央,整张照片会像被钉住的蝴蝶标本般僵硬,尝试三分法构图时,要注意云层的流动方向——如果天空有放射状晚霞,让主要放射点落在右上交叉点,能形成隐形的视觉牵引力,遇到特别复杂的场景时,可以假装画面是装满水的玻璃杯,观察哪些元素会最先"沉底"。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