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线能拍出柔和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阳刚跃出地平线的30分钟内,光线像被纱帘过滤过——强度适中且带着暖调,这时拍摄人像,皮肤会自然透出红润;拍风景时,山峦的轮廓会被镶上金边,有个反常识的现象:晨雾中的逆光反而能增强画面立体感,比如用侧光拍摄沾露的蜘蛛网,蛛丝会变成发光的银线,但要注意,此时色温变化极快,可能刚调好参数,光线就已从淡粉变成金黄。
正午强光适合表现硬朗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常避开正午,其实金属、玻璃等反光物体此刻反而出彩,拍摄老建筑的石雕,强烈的顶光会让每个凹槽投下锐利阴影,纹理像被刻刀重新勾勒过,去年在故宫拍螭首,正午光线让龙鳞的每片鳞甲都变成独立的小盾牌,不过这种光线对新手像"高压锅"——控制不好容易过曝,建议用点测光对准高光区域,或干脆拍摄剪影。
日落前半小时是黄金时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时光线斜射且色温骤降,整个世界像被蜂蜜浸泡过,拍麦田时,每根麦穗都是点燃的火柴;拍人像则自带琥珀色美颜效果,有个隐藏技巧:当太阳隐入地平线后,余晖会先变橙红再转紫蓝,这个渐变过程仅持续8-12分钟,适合拍摄连续组图,但要注意,此刻光线衰减速度堪比融化的冰淇淋,必须提前架好三脚架。
阴天散射光最考验构图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有明确光影方向时,画面容易像隔夜馒头般寡淡,但拍摄花卉特写,阴天就是天然柔光箱——花瓣不会出现生硬的明暗分界,去年在植物园拍牡丹,阴云让层层叠叠的花瓣呈现出丝绸的质感,此时要像整理毛线团那样梳理画面元素,比如用前景的深色树枝切割灰白天空,或是寻找饱和度高的主体打破沉闷。
夜景拍摄要抓住魔幻蓝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落后20分钟的天空并非全黑,而是呈现深邃的普鲁士蓝,此时城市灯光刚亮起,光比恰到好处,拍桥梁时,蓝调背景会让橙色路灯像漂浮的灯笼,有个矛盾现象:此时用自动白平衡反而偏色,手动调到4000K左右才能还原那种微妙的蓝,记得带快门线——这时的曝光时间长得足够煮碗泡面。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