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摄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年轻人办婚礼,十个里有八个会请专业摄影师,去年我拍过一场农村婚礼,新人特意从县城请了三个机位,光跟拍就花了八千块,这说明什么?大家宁愿少摆两桌酒席,也要把仪式感用镜头钉住,尤其95后新人,他们把婚礼当成人生电影来拍——迎亲车队要航拍,敬茶环节得用慢动作,连喜糖盒都得来个特写,这种需求膨胀让婚庆摄影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刚需"。
器材门槛与创意要求的矛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扛着五万块的设备拍出五千块的效果,上周有个同行抱怨:"现在新人拿着小红书样片来比价,却不知道那些光影要打三盏灯,转场得用滑轨。"就像要求家用炒锅做出米其林摆盘,实际拍摄中,酒店暗场要控噪,外景强光得压高光,更别说突发状况——我曾遇过新娘头纱被风吹跑,立刻换70-200抓特写才救回画面,技术可以速成,审美却要沉淀。
淡旺季波动像坐过山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行最熬人的是五一、国庆爆单时每天睡四小时,春节前后却闲得发慌,有个开工作室的朋友算过账:旺季一个月赚六万,淡季三个月倒贴房租,聪明人会接商业拍摄过渡,比如去年我利用空闲拍企业年会,反而拓展了人脉,也有摄影师专攻小众市场,像冬至祭祖跟拍、金婚纪念等,把"淡季"做出差异化。
后期修图正在重塑行业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交片不是简单调色那么简单,上个月客户要求把暴雨婚礼现场P成晴空,还要在全家福里补上已故长辈,这种需求催生了新工种——有的工作室专门雇影视特效师来修图,但过度依赖后期也有隐患,有次我见到某团队把新娘修得连亲妈都认不出,反而被投诉,好照片终究要靠前期拍摄打底,就像化妆再浓也得有好底子。
短视频正在瓜分传统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近总被新人问:"能不能拍成抖音那种动态照片?"现在一场婚礼报价里,快剪视频比精修照片贵30%,有个同行转型做婚礼跟拍博主,现场拍的花絮直接加字幕发抖音,反而接到更多订单,但这也带来新问题:摄影师得兼任编剧,要会设计运镜剧本,上周拍接亲时,我让新郎伴郎跳网红舞,结果剪辑后播放量破了50万——这就是新赛道的机会与压力。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