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怎么拍最好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质感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蒙了层灰?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的强光会在脸上投下生硬的阴影,就像直接往模特头顶扣了个不锈钢盆,试试"黄金时段"——日出后或日落前1小时,阳光斜射的暖调光线能让皮肤透出柔和的质感,阴天反而是人像拍摄的天然柔光箱,云层把阳光打散成均匀的漫反射,室内拍摄时,让模特靠近窗户,用白纱帘当天然柔光布,效果比美颜滤镜更自然。
构图要给人呼吸的空间
见过把人物塞满整个画面的游客照吗?那种窒息感和把金鱼养在矿泉水瓶里差不多,三分法":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将眼睛放在交叉点上,拍全身照时,头顶留白约占画面1/3,脚底紧贴画框下沿,这样视觉上能拉长比例,遇到对称建筑时,大胆把主体放在正中,但要注意水平线不能歪,否则就像挂歪的画框让人浑身难受。
背景要会讲潜台词
杂乱的背景就像吵架时的背景音,会抢走主体的注意力,拍摄前绕模特转一圈,检查有没有电线杆"长"在头上,垃圾桶"长"在腰间,浅景深是简化背景的利器,用大光圈(如f/1.8)让背景虚化成色块,但拍美食时反过来,收小光圈(如f/8)才能让整块蛋糕都清晰,背景里的引导线也很重要,比如延伸的公路或栏杆,能带着视线走向主体。
动态比摆拍更有生命力
为什么证件照总显得呆板?因为人在刻意保持静止时会不自觉地僵硬,试着让模特走动时抓拍,裙摆扬起的弧度比刻意摆的姿势生动十倍,拍孩子或宠物时,蹲下来和他们保持平视角度,这个高度能看到更多有趣的表情,连拍模式是抓动态的利器,就像钓鱼时多放几根竿,总有一张能捕捉到最自然的瞬间。
后期是最后的调味料
直出的照片就像没放盐的菜,但重口味滤镜又会像打翻调料瓶,微调三个参数就够了:亮度调到能看清暗部细节为止,对比度增加10-15让画面不显灰,饱和度加5-8恢复肉眼看到的色彩,皮肤修饰别用一键磨皮,局部提亮眼白、轻微去瑕疵就够了,保留皮肤的纹理才真实,记住所有调整都要适可而止,就像化妆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化了妆。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