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的主体清晰背景朦胧,自己的照片却像手机随手拍,问题出在光圈理解上——f/1.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融化成色块,而f/11的小光圈会让远处广告牌上的字都清晰可见,上周帮邻居拍宠物,他用自动模式拍的花猫和杂乱后院黏在一起,换成50mm f/1.4镜头后,猫胡须根根分明,背景的晾衣架则变成了柔和的绿色色块,光圈数字越小,虚化越强,就像眯起眼睛看东西时周围会变模糊。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孩子踢足球总得到模糊的腿?快门速度是关键,1/1000秒能凝固飞溅的水花,而1/30秒会让行走的人产生拖影,上个月在公园拍晨练,用1/800秒定格了老人打太极时衣袂飞扬的瞬间,慢门1/15秒则把打羽毛球的父子变成了抽象画,有个诀窍:快门分母数值要大于焦距数,比如200mm镜头至少用1/200秒,这和打乒乓球时预判落点是一个道理。
ISO感光度为何影响画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夜景照片总有彩色噪点?提高ISO就像给相机灌咖啡提神,800以上就开始手抖——画面出现颗粒,上周音乐会拍摄,有人用ISO6400拍到主唱却像油画颜料开裂,其实可以降低ISO配合三脚架长曝光,但遇到街头抓拍,适当牺牲画质换取清晰度也值得,就像雨天赶路,跑快点总会溅到泥点。
构图三分法真的万能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听说要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可去年拍沙漠时,刻意把落日放在右上线反而显得刻意,后来尝试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突然有了"大漠孤烟直"的震撼,三分法是炒菜时的盐,但拍密集的银杏叶堆时,对称构图更有冲击力,最近给女儿拍生日照,打破规则把蛋糕放在正中央,配合俯拍角度反而突出了烛光的温暖。
白平衡设置怎样改变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样的厨房,用自动白平衡拍出的是冷冰冰的不锈钢,调到阴天模式后暖光面包突然有了家的温度,去年冬至拍饺子,错误的白平衡让热汤看起来像隔夜菜,手动设置到4800K后蒸汽都带着麦香,这就像给房间换灯泡,暖光让人放松,冷白光适合工作台,而错误的白平衡好比把浴室灯装在餐厅。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