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专业的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传感器尺寸影响画面质感
全画幅和APS-C画幅的差异就像大锅饭和小碗菜的分量区别,全画幅传感器能捕捉更多光线,夜景拍摄时噪点更少,但为什么不少摄影师仍坚持用APS-C?关键在于等效焦距的放大效应,拍摄野生动物时,200mm镜头在APS-C机身上相当于300mm视角,这省下了购买超长焦镜头的预算,不过要注意,使用广角镜头拍风光时,APS-C会损失约1.3倍视野,这时需要后退三步或换更广的镜头。
快门速度决定动态瞬间凝固
用1/1000秒拍摄飞鸟时,翅膀每根羽毛都清晰可见,但降到1/125秒反而能拍出具有动感的模糊轨迹,这种技术矛盾在拍摄赛车时尤为明显——前轮用高速快门定格,后轮故意保留动态模糊,画面瞬间充满速度感,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依赖高速快门,其实流动的溪水用1/4秒慢门拍摄,能形成丝绸般质感,这时三脚架比防抖功能更重要。
人工布光塑造物体立体感
自然光拍摄静物时,窗户侧光会在物体另一侧留下生硬阴影,这时用泡沫板补光不是越亮越好,而是要控制反光板距离,让阴影区保留适当细节,拍摄金属餐具这类高反光物体时,柔光箱要呈45度角摆放,你会看到光带从刀叉边缘流淌而过,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故意在背景留一块黑色吸光板,这样不锈钢水壶就能浮现出清晰的明暗交界线。
构图平衡打破常规视觉
三分法构图适合大多数场景,但拍摄对称建筑时,强行把主体放在交叉点反而显得刻意,故宫的屋檐用中心构图拍摄,配合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能强化建筑的压迫感,遇到杂乱的菜市场场景,可以蹲下来用铁锅作为前景框架,透过圆洞拍摄摊主,这种非常规视角能引导观众视线,记住黄金分割是手段不是目的,当画面中出现意外闯入的飞鸟时,果断放弃预设的构图方案。
后期调色要尊重原始光影
用Lightroom拉高阴影时,很多人会把数值推到80以上,这会导致暗部出现彩色噪点,正确的做法是用局部调整工具,只提亮人物面部阴影区,拍摄落日时白平衡设为5500K会保留天空的暖调,但如果画面中有白色建筑物,需要手动用吸管工具点击中性灰区域,高饱和度的预设滤镜适合社交媒体传播,但印刷作品集时要把色彩空间转为Adobe RGB,否则打印出来的红色会像褪色的春联。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