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喜欢摄影怎么介绍自己,摄影爱好者如何用作品和热情介绍自己

喜欢摄影怎么介绍自己我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温度按下快门从来不是机械动作,上周在菜市场拍一位卖豆腐的老伯,他皱巴巴的围裙和豆腐板上的水珠形成奇妙反差,当时我蹲在湿漉…

喜欢摄影怎么介绍自己

喜欢摄影怎么介绍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温度

按下快门从来不是机械动作,上周在菜市场拍一位卖豆腐的老伯,他皱巴巴的围裙和豆腐板上的水珠形成奇妙反差,当时我蹲在湿漉漉的地面调整白平衡,突然发现取景框里的水渍倒映着朝阳——这种意外馈赠,比刻意摆拍动人百倍,很多人问"怎么让照片有故事感",其实答案藏在等待里:当老人用皲裂的手擦汗时,连他指甲缝里的豆渣都在讲述晨间劳作。

我习惯用光线书写情绪日记

阴天拍咖啡馆总像蒙着灰纱?有次我执拗地在暴雨天扛着三脚架出门,结果雨棚下的暖灯把玻璃上的雨痕染成琥珀色,这教会我"坏天气才是天然滤镜",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摄影是用光烹饪的艺术,正午的硬光适合表现金属质感,但拍人像时会像打翻的盐罐般刺眼;而夕照的暖调,连垃圾桶都能拍出油画感,下次遇到强烈阳光,不妨试试用纱帘或树叶制造天然柔光罩。

我痴迷于破解构图的密码

谁说三分法必须死板遵守?去年在古镇拍戏台,把主体放在最边缘反而让空荡的观众席更有张力,就像包饺子要留出捏褶的空间,好照片需要"呼吸感",有学员问:"为什么我拍的街道总像手机地图?"试着蹲低机位让前景的自行车轮入镜,或者等待一只野猫穿过斑马线,引导线不一定是实体——清晨蒸笼的热气、晾衣绳上的水珠坠落轨迹,都能成为隐形的视觉向导。

我在后期处理中做减法

见过有人把饱和度拉到像儿童画册吗?修图该像熬高汤——撇去浮沫才能尝到本味,处理洱海照片时,我发现降低蓝色明度反而让云层更有层次,就像化妆不是为了换脸,LR里的渐变滤镜应该像隐形眼镜般自然,当某天你发现原片直出比例越来越高,恭喜,这比收藏任何预设包都值得骄傲,那些总问"用什么滤镜"的新手不妨想想:你会往新鲜荔枝上挤番茄酱吗?

我把设备当成延伸的感官

用手机拍出虚化效果真的不可能吗?上个月我用饮料杯做的简易针孔相机,拍出的光斑比万元镜头更梦幻,这就像厨艺高手用铁锅也能炒出镬气,关键在懂得器材的脾性,全画幅相机拍星空当然好,但卡片机贴在地面拍的蚂蚁视角,可能更让人眼前一亮,下次纠结设备时,不妨自问:给你毛笔就能成为书法家吗?真正的好照片,永远诞生在取景器后的那双眼睛。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