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提前勘察婚礼场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人常问:"为什么拍摄前非要去看场地?"这就像厨师做菜得先熟悉厨房——光线就是你的炉火,空间就是你的案板,去年在郊区民宿拍婚礼,我提前两小时到场,发现仪式区玻璃顶的直射光会在中午形成强烈光斑,立刻调整了备用方案:用反光板在侧面补光,避开顶光对新人脸部的切割,场地角落那棵老槐树后来成了逆光拍摄的神助攻,但如果不提前走位,根本发现不了树影在下午三点会刚好落在宣誓台左侧。
双机位要像左右手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觉得两台相机是浪费,其实主摄抓特写时,副机就像钓鱼的抄网——主镜头盯着新娘落泪的瞬间,副机必须立刻切换到父亲攥紧的拳头,上周的教堂婚礼上,主机位在过道中间拍全景时,副机位早就猫在忏悔室旁边,等新郎转身时恰好拍到戒指盒反射的彩窗光,关键不是机器数量,而是像乐队配合,主机位是主唱,副机位得当好贝斯手,既要跟上节奏又不能抢戏。
摆拍指令得翻译成生活动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您二位靠近点"这种指令拍出来永远像罚站,我常让新人玩"猜对方口袋里有什么"的游戏,新郎真的去掏新娘婚纱暗袋时,抓到的褶皱和笑场比刻意摆拍生动十倍,有次遇到僵硬的新郎,突然问他:"你第一次约会是不是也这么同手同脚?"他噗嗤笑出来的瞬间,手指自然搭上了新娘的腰线,这比任何构图法则都管用。
突发状况是隐藏的彩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突至的户外婚礼,所有人往帐篷跑时,我反而蹲下来拍了沾水的婚纱拖尾,雨滴在裙摆上炸开的形状比晴天的摆拍更有故事,戒指滚进排水沟那次,新郎跪地扒拉的样子意外成就了全场最真实的互动镜头,这些bug就像炒菜时的意外焦糊,有时候比标准流程更让人回味——前提是你得把相机参数预设好,就像消防员睡前要把靴子摆成能瞬间蹬入的姿势。
后期选片要像老中医把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删片时总有人纠结:"这张闭眼了但表情多好啊!"我的原则是:情绪>构图>技术参数,就像中医号脉不看病人穿什么衣服,真正的好照片在于脉搏般的情绪跳动,有张对焦略虚的新娘背影,因为捕捉到她攥着捧花微微发抖的手指,最后成了相册的扉页,别被所谓的完美框住,婚礼摄影本质是帮二十年后的他们闻到现在空气里的栀子花香。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