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像拍摄技巧
光线决定了人物的立体感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的脸像被熨斗烫平了?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和鼻子下方投下难看的阴影,而阴天散射光虽然柔和,却容易让面部缺乏层次,试试侧光或逆光:让阳光从模特左侧45度角打过来,鼻梁和颧骨的轮廓会立刻跳出来,如果逆光拍摄,记得用反光板补亮面部,否则拍出来的人像可能只剩个剪影。
背景要服务于人物情绪
杂乱的垃圾桶和鲜艳的广告牌会吃掉观众所有注意力,解决方法很简单——要么让背景极度简洁,比如一面白墙;要么让背景元素与人物产生化学反应,比如拍摄穿旗袍的姑娘,老茶馆的雕花窗棂就是天然画框;而街头摄影师常故意保留模糊的车流光影,用动态背景衬托人物的静止瞬间,背景要么讲故事,要么就乖乖当个哑巴。
焦距会改变脸型比例
用手机怼脸拍特写?小心收获一张月球表面般的脸,50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才是人像的安全区,85mm镜头能优雅地压缩五官比例,而200mm长焦甚至能拍出油画般的空气感,反其道而行之的广角镜头也不是不能用——把模特放在画面中央,让变形的边缘去拉伸背景建筑,这种戏剧化效果很适合时尚大片,下次拍摄前,先问问自己:这次需要的是真实感还是视觉冲击力?
引导模特比摆拍更重要
"手放哪里?眼睛看哪儿?"这种问题问出来,模特立刻会变成僵硬的木偶,不如给个具体情境:"想象你正在等迟到的恋人,但手机没电了"——瞬间就能捕捉到焦躁又期待的眼神,对于素人模特,连续抓拍比静态摆拍更出彩,让他们走来走去或整理头发,你负责在动态中截取最生动的0.1秒,最动人的表情永远出现在指令结束后的放松瞬间。
后期是最后的化妆师
原片灰蒙蒙像隔了层毛玻璃?别急着拉高饱和度,先恢复基础:用曲线工具把高光压下来,阴影提上去,找回皮肤应有的透亮感,祛痘瘦脸属于基础操作,但动五官比例要谨慎——把内眼角P近2毫米可能让眼神变犀利,也可能让模特认不出自己,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色温调整,偏蓝适合商务肖像,偏橙黄则瞬间注入复古味道,修图时不妨隔半小时再看屏幕,容易发现被忽略的失真感。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