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初学入门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
很多人第一次拿起相机时,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和参数吓到,其实相机就像一辆车,方向盘、油门、刹车是核心操作部件,而光圈、快门、ISO就是摄影的“驾驶三要素”,比如拍摄流动的溪水时,如果快门速度太慢(比如1/30秒),水流会糊成一片;但如果调到1/500秒,水花就能凝固成清晰的瞬间,试着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同一场景,你会发现参数调整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性格”。
光线是摄影的隐形画笔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和傍晚拍出来感觉完全不同?答案藏在光线的角度和软硬里,正午的太阳像严厉的考官,会在人脸上投下生硬的阴影;而日出后的“黄金一小时”,光线柔和得像裹了层蜂蜜,适合拍人像或风景,如果不得不在强光下拍摄,可以找树荫或用手边的白纸充当反光板,给阴影部分“补点光”,摄影是用光作画,而不是和光打架。
构图决定照片的呼吸感
把主体塞在正中间,画面往往像被钉死的标本,试试“三分法”:想象画面被井字格分割,把地平线放在下1/3线,或者让模特的视线方向留出更多空间,拍咖啡馆的杯子时,故意让杯柄突破框架边缘,会比规规矩矩拍完整杯子更有动态感,有次我拍广场上的鸽子,等它们走到画面左下角的交叉点才按下快门,后来发现这种“不完整”的构图反而让照片活了起来。
后期不是救世主,而是调味料
很多人以为拍废的照片能用修图软件起死回生,这就像指望微波炉把焦炭变回牛排,如果原片曝光严重不足,强行拉亮只会得到满屏噪点,正确的做法是拍摄时保留RAW格式——它像生鲜食材,给后期留足处理空间,调色时也要克制,见过太多把晚霞调成荧光粉的案例,好调料让食材更鲜美,而不是盖住食材本身的味道。


 Grace优雅风
 Grace优雅风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