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需要学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理解光线的基本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的画笔,但新手常被它的反复无常搞得手忙脚乱,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中午却像被砂纸磨过?其实光线分硬光和软光——正午阳光直射形成生硬的阴影,而阴天或日出时的漫射光则像裹了层纱,试着在窗边放个苹果:晴天时影子边缘锋利得像刀切,多云时却模糊得如同水彩晕染,逆光适合勾勒轮廓,侧光能突出纹理,而顺光最保险但也最平庸。
相机参数不是数学考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光圈、快门、ISO就头疼?别被那些数字吓住,它们就像炒菜时的火候、翻炒速度和调料用量——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合适搭配,用f/2.8大光圈拍人像,背景虚化得像融化了的油画;用1/1000秒快门凝固飞鸟翅膀,比眨眼还快的瞬间也能钉在画面里,建议先用A档(光圈优先)起步:调好光圈值,让相机自己算快门速度,就像先学会控制油门再学换挡。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舒服,有些却像随手乱拍的?秘密藏在"三分法"里,想象用两条横线、两条竖线把画面分成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落日时,地平线压在下1/3线,太阳卡在右上交叉点,但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对称构图适合建筑,而故意歪斜的荷兰角能制造紧张感,下次拍咖啡杯,试试把它挤到画面最边缘,留出大片空白,反而有种高级的孤独感。
后期不是作弊是再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争论"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技术从胶片时代就存在,拉高阴影找回欠曝的细节,就像掀开遮光的窗帘;微调白平衡能让阴天拍的雪恢复冷冽的蓝调,关键是要像化妆一样"修饰"而非"换头"——把过曝的天空拉回来可以,但把阴天P成银河就过分了,用手机修图软件试试:降低高光、加些清晰度,你会发现原来看似废片的照片藏着惊喜。
培养观察比升级设备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着顶级相机却只会拍糖水片?不如先练"摄影眼",上班路上注意光影如何爬过消防楼梯,雨天观察车窗上的水珠怎样折射霓虹灯,手机镜头足够捕捉这些瞬间,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说穿了就是预判:当穿红裙的女人即将走进光束,当鸽子将要飞过教堂尖顶——这些画面不需要说明书,需要的是你对世界的敏感度。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