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摄影培训摄影学校,专业摄影培训学校,提升你的摄影技能

摄影培训摄影学校相机光圈控制画面虚实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些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模糊,有些却前后都清楚?关键在于光圈大小,当使用f/1.8大光圈时,只有对焦点附近的玩…

摄影培训摄影学校

摄影培训摄影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光圈控制画面虚实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些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模糊,有些却前后都清楚?关键在于光圈大小,当使用f/1.8大光圈时,只有对焦点附近的玩偶眼睛清晰,身后三厘米的耳朵就开始虚化,这种效果适合突出人物情绪;而拍摄集体照时改用f/11小光圈,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脸都能看清,有个生活比喻:光圈就像人眼的瞳孔,光线暗时放大(大光圈)多进光,强光下收缩(小光圈)保护视力,这个原理完全适用于相机。

快门速度决定动态表现

拍摄奔跑的宠物狗时,用1/1000秒高速快门能凝固它腾空的瞬间,但画面会显得静止呆板;换成1/60秒慢速快门,虽然狗爪部分模糊了,反而能传达动感,有个技术矛盾点:手持拍摄时,很多人以为只要快门速度高于焦距倒数就安全,比如50mm镜头用1/50秒,但忽略了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实际拍摄喷泉时,哪怕用1/200秒,水花依然可能模糊,这时就需要根据主体调整策略。

白平衡影响色彩情绪

清晨拍摄的雪景如果发蓝,不要急着删除——这可能是相机自动白平衡误判,手动设置为"阴天"模式后,雪地立刻泛出暖黄调,反而符合人眼看到的晨光效果,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觉得后期能随便调色温,但实际在混合光源环境下,比如商场里同时存在钨丝灯和日光灯,前期没设置好白平衡,后期调整会让部分区域色彩失真。

构图引导观众视线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乱"?往往是缺少视觉引导线,拍摄老街时,故意让两侧屋檐形成透视斜线,观众视线会自然跟随线条聚焦到尽头的灯笼上,有个反直觉的技巧:主体放正中央通常显得死板,但拍摄对称建筑时,刻意强化中轴线构图反而能体现庄严感,试着问自己:画面里有没有多余的树枝从人物头顶"长"出来?背景的电线杆是否和主体重叠?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实战中的曝光补偿运用

逆光人像经常拍成"大黑脸",就算开了闪光灯也显得生硬,其实更自然的做法是增加+1.7档曝光补偿,让面部正常曝光,背景过曝成高调效果,遇到雪景时相机总把白雪拍成脏灰色,因为测光系统默认还原18%灰,这时需要+2档补偿才能还原雪白,记住这个口诀:遇亮加曝,遇暗减曝,但拍摄剪影时要反过来操作。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