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操作决定拍摄成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为什么?相机不是智能手机,它需要你主动控制三大核心:光圈、快门、ISO,比如拍摄流水时,有人想凝固水花却用了f/16的小光圈,导致快门速度被迫降到1/30秒——这就像用漏勺接瀑布,怎么可能抓得住动态?正确做法是开大光圈到f/2.8,把ISO调到800,快门就能轻松突破1/2000秒,参数是联动的齿轮组,动一个就得调整其他两个。
构图技巧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用万元相机拍出手机水准照片的人吗?问题往往出在构图,三分法不是万能药,遇到对称建筑死守三分线反而会削弱庄严感,上周有个学员拍教堂,把穹顶放在正中央,两侧立柱形成天然画框,效果比教科书式的三分构图震撼十倍,下次拍人像时试试看:让人物眼睛看向画面外,留出视线引导空间,你会发现照片突然会"呼吸"了。
光线运用是摄影的魔术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太硬?别急着收器材,观察过树影下的光斑吗?它们其实是天然柔光箱,有次拍静物,学员抱怨阳光直射让玻璃杯反光刺眼,我们干脆用镂空草帽制造斑驳光影,杯身立刻浮现出琥珀般的质感,逆光更是个宝藏:落叶在逆光下脉络毕现,发丝会变成金线,连灰尘都能化作星芒,关键要记住——强光需要遮挡,弱光需要补充,混乱的光线需要你来做减法。
后期处理是二次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哪个不修片?问题在于很多人把调色当成涂口红——拼命拉高饱和度,真正专业的做法是像调整钢琴音准:先校准白平衡(中央C),再微调高光阴影(高低音部),去年修一张雾凇照片,降低蓝色明度反而让冰雪更显厚重,适当加入洋红让冷调有了温度,后期不是掩盖缺陷,是让照片说出你按下快门时的心跳。


 心湖泛起涟漪
 心湖泛起涟漪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