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培训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明明参数正确,拍出来却像手机随手拍?关键在于忽略了光线与构图的化学反应,想象你在正午拍人像,硬光会在模特脸上投下浓重阴影,这时让拍摄对象靠近树荫边缘,利用漫反射光就能让皮肤质感立刻细腻三倍,记得转动相机角度,让背景的线条与人物形成三角构图,这种动态平衡比死板的居中更耐看。
新手常犯的错是把曝光补偿当万能钥匙,遇到逆光就拼命加曝光,结果天空变成死白一片,其实可以试试对焦在亮部区域锁定曝光,再重新构图拍摄——就像煮汤时先尝咸淡再加水,而不是盲目倒盐,有个学员拍故宫角楼时,发现即使光圈收到f/8,琉璃瓦的暗部仍然浑浊,后来改用点测光对准瓦当的亮部,暗部细节反而自然浮现,这就是相机的动态范围在暗中较劲。
三脚架不是慢门专属工具,上次教延时摄影时,有个学员手持拍摄了二百张素材,合成时发现建筑物边缘都在轻微跳动,后来改用三脚架且关闭防抖功能,画面立刻像被钉在时间轴上般稳定,这就像用砂锅熬粥,火再小也会比铁锅更香,因为有些效果必须依赖物理支撑,建议买能倒挂的中轴三脚架,拍低角度花卉时,你会感谢这个设计。
后期不是作弊,而是给照片第二次呼吸,见过有人把饱和度拉到100,整个画面像打翻颜料罐,试着用HSL工具单独调整橙色饱和度,人物的肤色就能从胡萝卜变回蜜桃色,有个案例是拍黄昏渔船,原片灰蒙蒙像隔了层纱,用渐变滤镜压暗天空后,突然发现水面倒影里藏着没注意到的星芒光斑,这种惊喜就像考古时刷掉泥土露出铭文,RAW格式就像生鲜食材,给后期留足了施展空间。
真正的好照片会自己说话,有次学员交来张菜市场照片,画面里杀鱼的摊主和买菜的阿姨形成对角线,鱼鳞的反光刚好照亮阿姨的银发,这种瞬间不是预设参数能等来的,需要像猎人熟悉动物习性那样了解你的拍摄场景,下次遇到转瞬即逝的画面,别急着看回放,先用心记住那个悸动的瞬间——毕竟相机只是工具,而摄影师才是魔术师。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