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协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握持姿势影响画面稳定性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明明用了三脚架还是拍虚了"?问题可能出在手指上,单反相机常见的错误握法是右手单独悬空握持,这会让机身像跷跷板一样前后晃动,正确的做法是左手掌心向上托住镜头底部,右手自然握持手柄,两肘轻贴肋骨形成三角支撑,上周协会外拍时,老张用200mm长焦镜头拍摄飞鸟,调整姿势后快门速度降到1/125秒仍能获得清晰影像,就像用胳膊架起了天然的人体云台。
逆光拍摄需要欺骗测光系统
遇到逆光就拍成剪影?相机的测光系统像固执的会计,总想把所有东西算成18%灰,拍摄落日人像时,试着对准人物面部半按快门锁定曝光,再重新构图,或者更狡猾些——把曝光补偿拨到+1.5档,就像给测光表戴了副老花镜,上个月在江边拍摄时,小李用这个方法既保留了晚霞的金色层次,又让模特的连衣裙细节清晰可见,画面顿时有了油画质感。
慢门流水需要对抗本能反应
为什么新手拍瀑布总像冻住的果冻?因为人类本能追求清晰,但流动的水恰恰需要模糊才显灵动,下次试着把相机调到快门优先模式,装上ND滤镜当"墨镜",用1/4秒以下的慢速快门,记得找岩石或树枝作固定前景,就像给飘动的丝绸钉了枚扣子,协会成员上周在青龙潭实践时,用2秒曝光让山涧流水化作乳白色绸缎,而岸边的蕨类植物依然锋利如刀。
街拍预对焦比自动对焦更可靠
自动对焦在街头就像迷路的邮差——明明急着送信却总在找门牌号,拍摄转瞬即逝的场景时,可以提前对准三米外的地面或墙面半按快门,等人物进入预定距离直接全按,这招好比在篮球场练习定点投篮,比追着球跑靠谱多了,周三早市采风中,小王用预对焦方式抓拍到菜贩抛接冬瓜的瞬间,而旁边用自动追焦的同伴只拍到模糊的残影。
闪光灯补光要遵守能量守恒
直打闪光让人脸像涂了猪油?闪光灯不是探照灯,它的功力在于反射,试试把灯头转向天花板或侧墙,让光线像台球一样经过几次反弹再落到主体,注意现场光与闪光比例控制在3:1左右,就像调鸡尾酒得掌握基酒和果汁的平衡,上周婚礼跟拍时,老陈用跳闪方式给新娘补光,既消除了眼镜反光,又让背景的彩绘玻璃保持原有色彩,比直接打光多了几分优雅。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