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四大金刚是谁
相机是摄影师的武器
没有相机,摄影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单反、微单还是卡片机,核心功能都是捕捉光线,很多人纠结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区别,其实就像买车时纠结排量——关键看你怎么用,拍风光需要高像素和广角,全画幅优势明显;但半画幅搭配长焦拍鸟反而更轻便,再贵的相机也比不上镜头后的那双眼睛。
镜头决定视觉语言
50mm标准镜头被称为"人类之眼",但真正考验功力的是超广角和长焦,用16mm拍建筑时,稍不注意就会让直线变成夸张的曲线,这时候需要像外科医生般精准控制畸变,而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能把月亮"拉"到眼前,但大气抖动会让画面像隔着一锅开水,这时候三脚架比镜头更重要,变焦镜头方便,但定焦镜头往往能逼着你用脚步"变焦",反而容易出好片。
三脚架是隐形助手
夜景拍摄时,再稳的手也比不上最便宜的三脚架,但很多人带着三脚架却不会用——云台锁不紧就像用漏勺盛汤,中轴升太高堪比踩高跷拍戏,拍流水慢门时,我常把三脚架泡在溪流里,这时金属脚管比碳纤维更耐磕碰,收起脚架时永远最后收最细的那节,这和穿袜子要先穿内裤是一个道理。
光线是魔术师
晴天正午的光线像手术灯般生硬,这时候树荫下的漫反射光反而能让人像皮肤呈现奶油质感,我常带着学生玩"光线雕刻"游戏:用黑色卡纸给阳光"剪刘海",让模特脸上出现斑马纹,阴天时天空就是天然柔光箱,但拍出来的片子总像隔着一层纱,这时候需要像调咖啡浓度般精确调整曝光补偿。
后期是第二次创作
有人把RAW格式当护身符,却不知道就像带着生鱼片参加厨艺比赛,基础调整中,白平衡滑块比滤镜更关键——把色温往左拉能让阴天照片突然有了夕阳感,但锐化过度会让照片像油炸过头的春卷,高光压得太狠则像给照片灌了铅,最好的后期是让观众察觉不到的后期,就像好化妆师追求"素颜感"。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