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是摄影的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正午却生硬刺眼?这就像用毛笔蘸墨作画,水量决定了笔触的浓淡,摄影本质是捕捉光线,清晨斜射的阳光如同稀释的墨水,能勾勒出细腻的层次;而正午直射光像蘸饱浓墨的硬笔,容易留下生硬的阴影,尝试在窗边放个苹果,观察不同时段光线如何改变它的立体感——你会发现侧光能突出纹理,而顺光会让它变得扁平。
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奔跑的宠物时,为什么有时爪子清晰有时拖出残影?这如同用勺子搅动蜂蜜,动作越快,蜂蜜的流动轨迹越模糊,1/1000秒的快门能凝固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30秒会拍出咖啡拉花般的动态模糊,下次拍流水时,试着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分别用快速和慢速快门拍摄,你会得到钻石般碎裂的水珠,或是丝绸般绵延的溪流。
光圈控制着视觉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人像背景有时虚化如迷雾,有时清晰到能数清树叶?这好比眯起眼睛看路灯时,周围光斑会扩散成光晕,f/1.8的大光圈能把杂乱的背景融化成色块,而f/16的小光圈让前景的蒲公英和远山都纤毫毕现,找个有纵深的场景,比如书架前的茶杯,调整光圈值拍摄对比,你会发现焦点区域像舞台追光灯般被光圈大小控制着。
构图决定视觉的路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让人一眼抓住主体,有些却像迷路在画面里?想象用树枝在沙滩划线引导海浪,三分法就是这样的痕迹,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上1/3处,比居中切割更能展现天空的壮阔;让模特的视线方向留出空间,画面就有了呼吸感,试着拍电线上的麻雀,把它放在左侧交叉点,右侧留出飞行方向的空间,你会感受到无形的视觉牵引力。
感光度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夜间拍摄时调高ISO能看清细节,但照片会布满噪点?这如同在昏暗房间点燃蜡烛照明,火光越亮,墙上影子越斑驳,ISO1600在演唱会抓拍时能获得清晰影像,但代价是画质像被砂纸磨过,在傍晚的公园里,先用低ISO配合三脚架长曝光,再换高ISO手持拍摄,对比两张照片的暗部细节,你会理解为什么摄影师常说"噪点比模糊更致命"。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