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专业学费包含哪些隐性成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只盯着学费数字,却忽略了摄影系的"配件陷阱",比如某院校每年学费1.8万,但开学两周就要求购置全画幅相机,这相当于把学费直接翻倍,更别说三脚架要买碳纤维的,存储卡得备三张128G的,这些就像吃火锅时单点的蘸料费,看着不起眼,结账时能吓一跳,有个学生用手机拍作业被老师退回,这才明白所谓"基础设备"根本不基础。
不同院校的摄影教学存在器材鄙视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院派强调用哈苏拍商业片,传媒类院校推崇索尼的视频性能,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学费上,某985高校的暗房课程还在用上世纪90年代的放大机,而私立学院的设备间已经摆着RED电影机,就像川菜和粤菜都用炒锅,但食材成本天差地别,曾有个转学生抱怨,原学校教的闪光灯布光法在新学校被称作"过时的影楼技法"。
课外实践才是烧钱的无底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课堂教的构图法则不值钱,值钱的是去内蒙古拍星轨的油费,雇模特按小时计费的妆容费,有学生计算过,完成一组时尚摄影作业的花销,够买三台二手5D3,这就像学游泳必须下水,但泳池分普通池和恒温豪华池,某次班级采风去雨崩村,光防潮箱就摔坏两个,教授却说"这才是真正的学费"。
廉价替代方案可能更费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贪便宜买副厂镜头,结果拍毕业展时出现色散被扣分;用百元反光板代替灯光套装,最后不得不租棚重拍,这些就像用塑料袋装热汤,省了小钱赔了大钱,有个案例很典型:学生网购"平替"柔光箱,拍摄时支架断裂砸坏镜头,维修费比正品还贵,老师点评作业时直接说:"设备可以简陋,但不能不可靠。"
毕业后的持续投入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起四年学费,更贵的是毕业后每三年就要更新的设备库,行业标准从5D4跳到R5的速度,比手机换代还快,见过最扎心的例子:某校友用全部奖学金买的设备,毕业时已经跟不上商业拍摄需求,这就像考了驾照才发现,真正贵的是不断上涨的油费和保养费,有位教授说得好:"学摄影不是买门票,是签了张终身分期付款协议。"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