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照更注重仪式感的塑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人穿着婚纱礼服站在镜头前时,摄影师会像导演调度话剧演员那样反复调整站位,比如要求新郎右手轻扶爱人腰线,左手必须露出婚戒反光面——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强化"婚姻契约"的庄重感,去年给一对程序员夫妻拍摄时,新娘突然笑着吐槽:"这姿势比我debug代码还累",但成片里两人眼神交汇的紧绷感,恰恰构成了婚姻的仪式美。
写真照追求的是个性解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写真的客人常说"就想留住28岁的样子",这时候我会怂恿他们做点出格的事,上周有个腼腆的会计姑娘,在镜头前死活放不开,直到我让她把报表撕碎抛向空中,那些飞舞的纸片就像打破常规的符号,最终定格的照片里,她大笑时眼角的细纹比精修过的皮肤更有生命力,这种真实感,和结婚照里标准化的幸福模板截然不同。
服装道具藏着完全不同的密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纱影楼的拖尾头纱必须保证每根蕾丝都工整,这让我想起外婆熨烫床单的固执,但给摇滚乐手拍宣传照时,故意把皮衣甩在布满铁钉的墙角才够味,有次新人坚持要抱着宠物蜥蜴入镜,结果那冷血动物在白色婚纱上排泄的痕迹,反而成了最有趣的纪实画面——这种意外在写真创作中是宝藏,在结婚照里可能就是事故。
后期修图存在隐形双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处理结婚照时,婆婆们总会要求把背景里的路人P得干干净净,但给大学生拍毕业写真,他们反而想要保留操场栏杆的锈迹,最极端的案例是修皮肤质感:婚纱照要像剥壳鸡蛋般无瑕,而某个纹身师客户的肖像照,我特意保留了锁骨上疱疹痊愈后的疤痕——那些凹凸的纹理记录着他熬过的七个通宵。
拍摄节奏藏着情感温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跟拍常常要像打仗般抢时间,新娘换妆的15分钟里,我得同时调试灯光和安抚焦虑的新郎,但拍个人写真时,曾花三小时等咖啡馆玻璃窗上的雨痕形成理想水幕,两种拍摄就像煲汤与爆炒的区别,前者要精准控制每个节点的火候,后者却需要放任某些意外慢慢发酵。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