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拍摄主题的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城市夜景时,很多人纠结用50mm定焦还是16-35mm变焦,去年在陆家嘴天桥拍摄时,我用24-70mm镜头反复调整,发现广角端虽然能收纳更多建筑,但边缘畸变会让路灯变成弯曲的香蕉;切换到50mm定焦后,东方明珠的钢架结构立刻变得横平竖直,这就像用不同型号的渔网捞鱼——网眼太密会漏掉气势,太疏又抓不住细节。
为什么你的RAW格式照片总显得灰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抱怨相机屏幕预览鲜艳,导入电脑后却像蒙了层灰,这就像煮咖啡时,相机屏幕显示的是加奶拉花后的成品,而RAW文件其实是咖啡原液,去年拍摄敦煌戈壁时,我特意保留了一张未调色的RAW:枯黄的骆驼刺在屏幕上看着饱和度高,实际文件却保留了更多沙粒反光的层次,这正是后期调整白平衡与去雾的关键数据。
逆光拍摄时该不该用闪光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青岛拍婚纱时,新娘头纱被夕阳照得透明发光,助理突然举起反光板反而破坏了自然光效,但上个月在胡同拍人文纪实,给阴影里的修鞋匠补了1/128功率的机顶闪,皱纹的质感立刻从黑影里浮现,这好比熬高汤时撒盐——日出时分的自然光本身够鲜美,但正午阴影里的主体就像没调味的食材。
三脚架云台怎么选才不头重脚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黄山拍云海那次,球形云台总在长曝光时微微下垂,后来换成三维齿轮云台才锁死构图,就像给不同体型的猫选猫爬架——轻巧的碳纤维脚架配重锤,才能镇住600mm长焦镜头这只"胖橘",现在我的背包侧袋永远塞着迷你八爪鱼,拍溪流慢门时缠在树枝上的稳定性,反而比某些千元脚架更靠谱。
后期调色时高光究竟该压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西藏经幡照片时,发现高光滑块拉到-30会让蓝天出现断层,但只降-5又留不住云层细节,这类似于煮溏心蛋的火候控制:蛋黄凝固度在63℃到70℃之间有个临界点,后来学会先用亮度蒙版圈选云彩,单独处理比全局调整更精准,就像用滴管给煎蛋不同部位撒盐。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