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控制着照片的明暗程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按下快门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而光圈就像水龙头的阀门——开得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就越亮;拧得越小,画面就越暗,比如在黄昏拍摄时,若发现照片太暗,可以尝试开大光圈(如f/2.8),让更多光线涌入,但要注意,过度开大光圈可能导致亮部过曝,就像往杯子里倒可乐,太快会溢出泡沫。
光圈决定了背景虚化的强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人像照片的背景总是朦胧柔美?秘密就在光圈大小,用f/1.8拍摄时,焦点外的景物会像融化的黄油般化开,特别适合突出主体;而用f/11拍摄集体照时,前后排的脸都能清晰呈现,试想用吸管看世界:大口径吸管(大光圈)只能看清对准的那一点,小口径吸管(小光圈)却能看清更大范围。
光圈影响照片的锐利范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风景时若用f/16,从近处的岩石到远山都会清晰,但代价是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有次拍溪流,用f/22想让所有水花都清晰,结果手持拍摄导致整张照片模糊——这就像试图用绣花针缝厚帆布,过小的光圈反而让相机"吃不饱"光线,此时需要三脚架辅助,或者适当开大光圈到f/8平衡画质。
光圈与星芒效果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夜晚拍路灯时,小光圈能变魔术般把光点变成星芒,这是因为光圈叶片收缩时(如f/16),光线在叶片夹角处产生衍射,但要注意,并非所有镜头都能呈现漂亮的星芒,就像不同的剪刀剪出的雪花图案各异,测试发现,叶片数量为偶数的镜头(如8片)产生的星芒射线数量是叶片数的两倍,奇数叶片则与叶片数相同。
光圈选择需要动态权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际拍摄中常遇到矛盾:想要背景虚化但快门速度不够,或是需要大景深却担心噪点,就像炒菜时火候的调节,没有绝对标准,拍摄奔跑的宠物时,我会用f/4而非最大光圈,既保证主体清晰度,又保留部分背景层次,光圈数值每调整一档,进光量就翻倍或减半,这个特性在紧急抓拍时能快速补救曝光失误。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