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需要掌握哪些基础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摸相机时,很多人连光圈、快门、ISO都分不清,这就像学炒菜不懂火候,盐糖罐子都能搞混,建议先花两周熟悉相机按键——别急着拍大片,先搞清楚怎么调曝光补偿、对焦模式,实际拍摄时,可以对着同一盆绿植,分别用f/2.8和f/11拍,观察虚化差异;或者固定快门速度拍流水,对比1/100秒和1秒的效果,这些笨功夫能帮你少走半年弯路。
审美培养比技术更难量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三个月就能拍出曝光精准的照片,但构图总像随手拍的游客照,这时候该翻出古典油画册子,看看伦勃朗怎么用光影讲故事,上周有个学员抱怨:"我拍的咖啡馆总像监控录像",后来让他尝试只拍咖啡杯投影和半块蛋糕的斜角构图,画面立刻有了呼吸感,审美没有标准答案,但每天分析10张好照片,半年后眼光会截然不同。
专项突破要针对性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拍儿童却总抓不到表情?专门抽周末跟拍自家孩子,连拍500张后会发现:孩子摸宠物时的惊喜表情,往往出现在抬头前0.5秒,这种肌肉记忆式的训练,比泛泛而拍效率高得多,有个拍婚礼的同行,曾经两个月专攻"逆光发丝",现在单凭这手绝活就能多收30%服务费,短板补得差不多时,就该让长板变成尖刀。
创作瓶颈期需要重启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发现自己的照片开始"套模板",就是该砸碎技术枷锁的时候,试着用手机拍一周,或者只带50mm定焦镜头出门,去年遇到个资深摄影师,突然改玩LOMO相机,那些漏光、失焦的"废片"反而激活了他的商业拍摄,就像吃惯精细料理的人,偶尔需要啃烧红薯找回味觉本能,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个月,但突破后会发现之前的技术都活了过来。
职业化学习另有门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要靠摄影吃饭,三个月速成班教的那套根本不够用,认识个开工作室的,前两年都在做助理:早上五点跟拍日出婚纱,下午修图到深夜,硬生生把色彩敏感度磨出来了,现在他能一眼看出客人适合冷调还是暖调,这种经验没两千次实战攒不下来,别信"21天大师课"的鬼话,器材可以借钱买,但手艺必须用时间熬。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