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自考摄影专业本科,自考摄影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与职业发展指南

光线方向决定画面立体感为什么同样的模特,在阳光下有时显胖有时显瘦?关键在于光线的来向,侧光会在人物面部形成明暗交界线,鼻梁投下的阴影能让平面影像瞬间变得立体,但…

光线方向决定画面立体感

光线方向决定画面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模特,在阳光下有时显胖有时显瘦?关键在于光线的来向,侧光会在人物面部形成明暗交界线,鼻梁投下的阴影能让平面影像瞬间变得立体,但要注意,当拍摄老人时,强烈的侧光会加深皱纹沟壑——这时不妨试试漫反射的窗户光,就像给皮肤加了层天然柔焦滤镜,去年拍摄茶农采茶时,我特意等到下午三点,让阳光从45度角斜射过来,茶叶的绒毛和茶农手上的茧子都纤毫毕现。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阀门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阀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总得到模糊的残影?这就像用漏勺接瀑布,快门速度就是勺子的密度,1/1000秒能冻住蜂鸟振翅,但拍摄雨丝时反而需要1/125秒的"慢速漏勺",让水滴拉成晶莹的银线,上周在跨海大桥上,我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设置2秒长曝光,车流变成红色光河,而护栏边的安全员却保持清晰——这种动静对比的秘诀在于,他恰好站在路灯照射的固定区域。

构图中的视觉重量需要平衡

构图中的视觉重量需要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头重脚轻"?想象画面是个天平,左下角的渔船虽小,但深色船身能与右上方的晚霞形成抗衡,有次在古镇拍摄,青石板路占了大半画面显得沉闷,直到等来穿红衣服的挑担货郎——这个"视觉砝码"往右边一站,整个构图就活了,平衡不等于对称,就像跷跷板两头坐着一头大象和三个孩子,只要支点位置得当,照样能稳住。

白平衡是色彩的情绪翻译器

白平衡是色彩的情绪翻译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晨雾中的江水为何有时泛蓝有时泛黄?相机的白平衡就像语言翻译,5500K是标准普通话,而3000K的钨丝灯模式会把晨曦翻译成忧郁的蓝调,去年拍窑洞婚礼,故意用阴影白平衡模式,让红喜字在青砖背景中烧得更艳,但要注意,阴天拍摄食物时若用自动白平衡,红烧肉会变成可疑的紫色——这时手动设置5200K,就像给菜品打了盏真实的聚光灯。

景深控制像舞台追光

景深控制像舞台追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背景虚化时总虚得不彻底?这就像剧院里调焦不准的追光灯,f/1.8的大光圈能把观众席融成色块,但拍集体照得收到f/8,让前后排的脸都落在"光区"里,有次在茶园拍摄,发现f/2.8虚化掉的不仅是背景,连前景的茶芽也糊了——后来改用手动对焦,把焦点定在第三排茶树,配合f/5.6光圈,才让整个梯田的层次像洋葱皮般层层分明。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