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筛选出有故事性的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急着把所有照片都塞进合集,先问自己:这张照片能让观众停留三秒以上吗?去年在青海拍盐湖时,我删掉了80%构图完美的"明信片",最终保留了一张渔夫弯腰收网的背影——网绳在夕阳下绷直的张力,比任何风光都更有呼吸感,技术参数再漂亮,若缺乏情绪钩子,就像超市货架上包装华丽的空罐头。
怎样用视觉节奏编排页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着把合集想象成一首歌,特写镜头是重鼓点,全景则是舒缓的间奏,编排婚礼跟拍合集时,我会刻意在两组宾客大笑的特写后,插入一张新娘独自整理头纱的中景,这种"紧-松-紧"的节奏能让观众眼球自然流动,就像吃火锅时需要涮片青菜清清口,视觉盛宴也得讲究起承转合。
后期调色如何保持统一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合集毁于调色分裂——前一张是高饱和的港风,下一页突然变成冷淡的北欧调,我的笨办法是:先在Lightroom里做好预设,然后打印出小样贴在墙上,退后三米眯着眼看,去年整理城市街拍时,发现清晨拍的蓝调照片和黄昏暖调格格不入,最后忍痛舍弃了30%优质单张,换来整体色调的和谐,这就像乐队调音时总要牺牲某个乐器的突出性。
文字说明该写多详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是照片的导游,但喋喋不休的导游最倒胃口,在为非遗传承人做摄影集时,我在打铁匠那张照片下只写:"铁砧温度620℃,锤击频率每分钟92次",数据比抒情更有力量,而留守儿童那组,干脆用铅笔在照片边缘标注孩子原话:"爸妈的手机镜头比人来得勤快",文字要么提供画面外的硬核信息,要么成为画面的第二声道。
纸质版与电子版如何取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看实体摄影集时手指摩挲纸张的沙响,和滑动屏幕的触感截然不同,制作茶山纪录片合集时,电子版加入了采茶人的方言原声,但纸质版特别选用带有茶叶纤维的特种纸——当读者闻到纸页间隐约的茶香时,两种媒介的优势立刻高下立判,这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就像交响乐和Livehouse各有拥趸,关键要摸清你的观众更习惯哪种"食用方式"。


 灵眸闪烁光芒
 灵眸闪烁光芒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