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摄像捕捉的瞬间长度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时,摄影师追求的是1/500秒甚至更短的瞬间凝固,而摄像师需要让传感器持续工作25帧/秒(以PAL制为例),比如拍摄飞鸟,摄影师会反复调整高速连拍模式,确保翅膀展开的锐利度;摄像师则要思考如何让鸟群飞行的轨迹在画面中形成流畅曲线,这种差异就像用筷子夹豌豆(摄影) versus 用漏勺捞汤圆(摄像),前者考验精准,后者讲究连贯。
两者对光影的处理逻辑存在矛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可以为了单张照片的戏剧性,故意用大光比制造剪影效果,但摄像师必须考虑连续画面中,从亮部到暗部的渐变是否自然,比如拍摄逆光人像时,摄影师可能直接保留面部阴影营造氛围;而摄像师会通过反光板或ND滤镜渐变镜,确保人物转身时不会出现突然的曝光跳跃,这就像烤面包时,摄影是追求表皮完美的焦脆感,摄像则要保证整条面包里外受热均匀。
设备操作存在明显代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业摄像机的跟焦器、音频输入接口是标配,但这些在摄影机身上反而成了负担,实际拍摄中,摄影师换镜头像换不同焦段的望远镜,讲究快准狠;摄像师调整跟焦环时更像在微调显微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呼吸效应,有趣的是,现在很多设备试图跨界——比如某品牌全画幅相机加入LOG格式拍摄,结果摄影师抱怨视频功能挤占了连拍缓存,摄像师又嫌弃散热风扇太吵,活像硬把越野车改装成游艇。
后期处理的时空维度截然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在Lightroom里可以针对单张照片疯狂推拉滑块,但达芬奇调色师必须考虑前后镜头30秒内的色彩连贯性,曾有新手把婚礼照片每张都调成不同色调发朋友圈,效果像打翻调色盘;而同场婚礼视频如果出现色温波动,观众会以为是放映机故障,这就好比修照片是在装修单个房间,而剪视频是在规划整栋楼的电路走向,局部再精美也得服从整体节奏。
呈现载体决定创作思维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Instagram上爆火的静态美食摄影,可能靠撒面粉制造"仙气"就能出片,但美食视频若也这么干,面粉飘落的轨迹穿帮就会暴露表演痕迹,我们常见手机摄影课教人用九宫格构图,但视频教程一定强调"镜头内调度"——因为照片是定格画框,视频却是流动的剧场,就像写日记和说评书的区别,前者可以反复润色某个句子,后者必须保证故事从头到尾不打磕巴。


 ButterflyWingFantasy
 ButterflyWingFantas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