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搞懂相机的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着新相机就冲出去拍,结果连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都分不清,试着把相机调到M档,手动设置光圈f/8和快门1/125秒,对着窗外的树拍一张,你会发现树叶要么糊成一片,要么清晰得能数清叶脉——这就是控制进光量的秘密,有个朋友曾抱怨拍夜景全是噪点,后来才发现ISO一直开着自动,相机自己飙到了12800,控制相机就像煮泡面,水(光圈)、煮的时间(快门)、调料包(ISO)得自己搭配。
观察光线比按快门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次在胡同里看到大爷拍夕阳,他蹲在墙角等了二十分钟,问他等什么,他指着砖墙上的反光:"现在光太硬,等它爬到第三块砖的时候,影子会讲故事。"后来我学着在下午四点跟踪阳光,发现逆光时蒲公英的绒毛会发光,而顺光拍煎饼摊的热气反而像团雾,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下次拍摄前,先用手比划框住画面,看看影子落在哪里再掏相机。
废片堆里能捡到黄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理内存时别急着全选删除,上周翻出三年前拍糊的咖啡馆照片,意外发现焦外光斑像撒了金粉,现在这种效果反而被网红追捧,有个摄影师专门收集曝光失误的照片,其中一张过曝的泳池边,高光溢出形成的白色色块,后来成了他影集的封面,建议每月做次"废片复活"练习,用裁剪工具把模糊的局部放大,或许能收获抽象派的惊喜,胶卷时代拍废了是真浪费,数码时代犯错的成本只是电费。
你得培养挑刺的眼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开始总爱问朋友"这张怎么样",后来发现不如问"哪里看着别扭",有次拍早餐,怎么看都觉得构图完美,直到卖豆浆的大妈路过说了句:"碗歪了。"现在我会把照片倒过来看,或者用镜子反射观察——违反常理的视角最能暴露问题,参加摄影展时要偷师:站在别人作品前计时,看自己能坚持看多久不腻,那些超过30秒还吸引你的画面,肯定藏着值得偷学的细节。
拍摄计划要具体到鞋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明天去拍老街"等于没计划,上周我列了份清单:7点蹲烧饼摊的蒸汽、9点拍邮局褪色的铭牌、11点捕捉穿堂风扬起的门帘,结果在杂货店门口多耗了两小时——老板的虎斑猫突然跳上秤盘,具体计划不是枷锁,而是安全网,它能接住那些"差点错过",记得带备用电池那次,我反而用完了所有内存卡,现在连钥匙扣上都挂着SD卡盒,真正的拍摄从你系鞋带时就开始了,左脚是准备,右脚是应变。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