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专业名词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被称为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控制进光时间,比如拍摄飞鸟需要1/1000秒冻结瞬间,而夜景长曝光可能用到30秒,光圈就像水龙头开关,f/2.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虚化成奶油状,f/16则让前后景都清晰,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但调太高会出现噪点——就像老式收音机信号不良时的沙沙声,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手动调整这三个参数?因为自动模式就像用固定菜谱做菜,而手动控制才能烹制出独特风味。
焦距变化带来视觉魔法
镜头上的24mm、50mm等数字代表焦距,广角镜头会产生桶形畸变,拍摄建筑时边缘线条会弯曲,但恰能突出空间纵深感,中焦段最接近人眼视角,85mm被称为人像黄金焦距,它能压缩背景又不扭曲面部,长焦镜头则像望远镜,200mm拍摄的月亮比肉眼所见大五倍,有趣的是,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时,模特的鼻子会显得特别突出——这解释了为什么手机自拍总显得脸大。
白平衡影响色彩情绪
相机里的"色温"设置能纠正偏色,就像给照片戴上有色眼镜,5500K是标准日光白平衡,但故意调到3000K会让晚霞更炽热,荧光灯模式下拍摄婚礼蛋糕,白色会诡异地泛绿,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随身携带灰卡,就像画家带着调色板,为什么清晨拍雪景总发蓝?因为相机误把雪地反光当作阴天,这时候手动设置6500K就能还原纯净的白色。
景深控制突出画面重点
景深范围就像聚焦的手电筒光束,f/1.4光圈拍摄时,模特的眼睛清晰而耳朵已经虚化,这种浅景深常用于分离主体,风光摄影需要大景深,f/11光圈配合超焦距技巧,能让三米到无限远都清晰,手机模拟虚化常犯的错误是什么?把头发边缘也模糊掉,就像用橡皮擦不小心擦掉了轮廓线,真正的光学虚化是渐进过渡的,就像融化的黄油边缘。
构图法则创造视觉节奏
三分法则是把画面分成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但打破常规的中央构图反而能制造压迫感,就像突然的沉默比喧哗更有力量,引导线可以是河流、栏杆甚至阴影,它们像箭头般指向视觉重心,负空间留白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能让主体更有存在感,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堵得慌"?很可能所有元素都挤在画面上半部,就像衣柜塞得太满关不上门。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