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如何构图有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体位置决定画面重心
很多人习惯把拍摄对象放在正中间,但这样往往显得呆板,试着将主体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比如拍摄人像时让眼睛位于上三分之一线,这样能自然引导视线,遇到开阔风景时,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处,天空立刻就有了呼吸感,记得有一次拍湖边日落,刻意把渔船偏移到右侧交叉点,结果波纹和霞光形成了动态平衡,比居中构图生动许多。
线条牵引创造视觉路径
生活中的栏杆、河流甚至阴影都能成为构图利器,寻找画面中的天然引导线——蜿蜒的小路指向远处的山峰,或者一排路灯把视线引向城市夜景,有次在巷子里拍照,发现两侧墙壁形成的透视线条能把人直接"拽"进画面深处,但要注意避免杂乱的线条切割主体,就像炒菜时葱花撒得太多反而破坏整体美感。
留白让画面会呼吸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画面塞得太满,其实空白区域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能给视觉留出缓冲空间,拍飞鸟时在它飞行方向预留两倍空间,观者就能感受到动势;拍静物特写时保留单一背景,主体反而更突出,记得拍茶具时故意在左侧留出大片空白,陶瓷的温润质感瞬间被衬托出来,这比填满整个画面高级得多。
对比产生戏剧张力
明暗对比是最直接的武器——逆光下的人物剪影,或是烛光映照的侧脸轮廓,色彩对比也值得玩味,红叶中的青石板路,或是黄色雨伞在灰调街道上的跳跃感,有次在菜市场发现卖橙子的摊主穿着蓝围裙,暖色水果和冷色布料碰撞出油画般的质感,但要注意控制对比强度,就像辣椒放多了会盖住食材本味,过强的对比也可能破坏整体和谐。
打破规则需要理由
当熟悉基础构图后,可以尝试故意倾斜地平线表现动荡感,或是把主体压在边缘制造紧张气氛,曾见过一位摄影师拍街头冲突时故意把人物挤在左下角,上方留出大片阴影,压迫感扑面而来,但这类手法必须服务主题——就像写诗押韵,刻意破格的前提是懂得格律,否则容易变成技术失误的借口,每次打破常规前不妨自问:这个构图反常的举动,究竟想传递什么情绪?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