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有前景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业摄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海报,从奶茶新品到汽车发布会,这些视觉内容背后都离不开商业摄影,去年某家电品牌为推广新品空气炸锅,单次拍摄就动用了3名摄影师和5种布光方案,实体商品需要呈现质感,电商平台要求"所见即所得",这种刚需让服装静物拍摄的报价从2018年的800元/款涨到了现在1500元起步,有个做箱包客户甚至抱怨:"现在拍产品比做产品还烧钱",这话虽然夸张,但印证了市场对专业拍摄的依赖。
技术迭代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十年前摄影师还守着影棚拍画册,现在无人机航拍建筑工地、360度VR看房已成常态,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去年咬牙花2万块升级了移轴镜头,专门接菜单拍摄——因为现在高档餐厅要求每道菜都要拍出"悬浮感",更别说最近兴起的3D产品扫描,某数码配件厂商为官网产品展示,单件3D建模拍摄报价高达3000元,技术门槛在提高,但愿意为新技术买单的客户也在增加。
细分领域存在隐形天花板
见过拍珠宝的摄影师用显微镜镜头吗?有位入行八年的前辈专攻手表拍摄,设备清单里光反光板就有17种规格,但这样的专业化既是优势也是限制,去年某珠宝品牌突然改用CG渲染,让他损失了30%老客户,相比之下,接拍婚庆商单的小张反而更灵活,从新娘跟妆拍到喜糖包装,业务范围越拓越宽,商业摄影就像开餐馆,做米其林还是快餐连锁,定位不同天花板也不同。
个人风格正在成为溢价筹码
当某连锁酒店坚持要用"暗调极简风"拍摄客房时,报价比常规拍摄高出40%,这让我想起有个专拍金属制品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总带着科幻片般的冷光,结果汽车零部件厂商排队找他,有个反例是某次帮朋友拍电商服装,刻意模仿了日系小清新风格,结果客户退货率反而上升——后来才发现他们的客群更吃欧美街拍风,现在甲方找摄影师就像找理发师,技术达标后更看重"有没有自己的味道"。
说到底这个行业就像升级打怪,既要盯着相机参数,更要读懂市场参数,那些抱怨"摄影已死"的人,可能还停留在用反光板打蝴蝶光的年代,毕竟只要商品需要被看见,商业摄影就永远有按下快门的理由。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