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摄影爱好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需要根据场景灵活调整
很多新手习惯用自动模式拍所有题材,结果夜景全是噪点,运动画面一片模糊,上周在珠江新城拍黄昏,遇到一位用A档拍车轨的爱好者,快门速度固定在1/100秒,成片既没凝固车灯线条,也没拍出流动感,其实拍车轨要用M档,光圈缩到f/8-f/11,快门控制在2-5秒,感光度尽量压到200以下,就像炒菜不能全程大火,拍运动题材反而要适当提高ISO保证快门速度。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在沙面拍建筑时,十个人有九个会站在教堂正前方拍对称构图,但上次看到有位老先生蹲在榕树下用广角仰拍,斑驳树影和哥特尖顶形成的几何碰撞让人眼前一亮,遇到密集的骑楼群时,可以尝试用长焦压缩空间,把五六个彩色窗框叠进同一画面,这就像吃早茶,总点虾饺烧卖多无趣,试试姜撞奶配咸煎饼说不定有新发现。
光线运用要懂得变通
陈家祠的雕花木门直接拍总是死黑一片,有经验的拍摄者会等巡逻保安的手电光扫过时抓拍,下午三点拍西关大屋的满洲窗,硬光会在窗棂投下生硬影子,不如阴天时用柔光表现彩玻璃的透润质感,上周在永庆坊见到有人用手机屏幕给脸谱打补光,效果比直接开闪光灯自然十倍,处理光线就像煲老火汤,文火慢炖比大火猛煮更能带出真味。
后期处理要保留真实质感
见过不少白云山红叶照被修成荧光色,还不如老阿姨们挥舞的丝巾鲜艳,荔湾湖的荷花适当提亮阴影就好,非要加暗角反而像廉价影楼风,有位拍粤剧后台的老师傅说得好:后期是补妆不是换头,把演员的油彩修成网红滤镜,还不如直接画数字油画,就像竹升面要带碱水味才正宗,照片也该留着些真实颗粒感。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