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拍人像时总抱怨背景杂乱,其实问题出在光圈设置上,比如用f/1.8大光圈拍咖啡馆窗边的朋友,焦外光斑会融化成彩色糖浆,而主体睫毛根根分明;但若改用f/8拍集体照,后排人的耳朵突然清晰得刺眼,记住这个矛盾:光圈数字越小,背景越像被水洗过的油画布,下次拍摄前不妨自问:我要让观众先看哪里?答案就在右手食指拨动的光圈环里。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孩子踢足球时,1/1000秒快门能定格飞溅的草屑,但用同样的参数拍流水却得到塑料布般的假质感,去年培训班学员老张在瀑布前固执地用三脚架拍慢门,当快门降到2秒,水流终于露出丝绸本质,这里有个生活类比:快门像眨眼的频率——快速眨眼能看清蜂鸟振翅,缓慢闭眼才能感受烛光摇曳,试着问自己:眼前的动态是子弹还是蜜糖?
ISO数值与画质损耗的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的夜市里把ISO调到6400,烤串油烟突然变成彩噪雪花,这就像用劣质放大器听黑胶唱片,但上周拍摄银河时,学员小李坚持用ISO3200配合20秒长曝光,星空细节比用6400时多出三成,关键矛盾在于:高感光度是饮鸩止渴的解药,当你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柜拍青铜器,不妨先做选择题:要更快的快门牺牲画质,还是架三脚架接受局部模糊?
构图线条如何引导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火车站月台的引导线能把人眼拽向远方,但同样的斜线用在婚纱照里会让新娘显得要摔倒,去年给房地产商拍样板间时,故意把吊灯链子与楼梯扶手组成隐形箭头,买家目光自然流向落地窗,想想你切蛋糕时的刀路——没人会横七竖八下刀,下次遇到对称式建筑,先问:我的取景框是强化秩序,还是要用对角线打破呆板?
白平衡设置怎样重塑画面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晨雾中的蓝调适合忧郁题材,但套用在早餐煎蛋上就像食物中毒,有个学员曾把婚礼现场拍成医院走廊,只因自动白平衡被白纱欺骗,试着用5200K色温拍烛光晚餐,暖光会凝结成蜂蜜色,但若想表现金属实验室的冰冷,往左微调300K就能让不锈钢泛起青光,记住这个比喻:白平衡是给光线"调味",而你的眼睛就是最刁钻的食客。


 浅梦悄然绽放
 浅梦悄然绽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