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摄影协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线拍摄山水
清晨五点的黄山始信峰为什么总挤满摄影师?因为此时的光线像刚开封的蜂蜜——粘稠、透亮且带着琥珀色温,侧光能勾勒出山脊的骨骼,而正午顶光则会让画面像被漂白过般扁平,建议在日出后两小时或日落前两小时拍摄,这时长阴影能增强画面纵深感,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器材,漫射光反而适合表现水墨画般的层叠远山。
三脚架使用中的矛盾哲学
都说拍瀑布要用慢门,但为什么有人手持也能拍出丝绸质感?秘密在于平衡点的把控:1/15秒是手持的临界值,低于这个数值就得用三脚架,但三脚架在海拔4000米的山顶可能变成"风铃架",这时不妨把背包挂在支架下方增重,三脚架不是枷锁,在洱海边拍波光时,故意晃动支架反而能制造印象派的光斑效果。
前景运用比构图法则更重要
九宫格构图?三分法?这些规则在张家界的云雾面前都可能失效,真正让照片呼吸的是前景——比如用一棵歪脖子松树做框架,或者让溪流引导视线,去年在元阳梯田,有位老农的斗笠意外入镜,结果那片反光的篾片成了点睛之笔,下次遇到平淡的湖面,不妨蹲下来让岸边的芦苇成为你的天然画框。
恶劣天气才是宝藏拍摄时机
暴雨将至的武夷山值得拍吗?乌云压顶时天空的戏剧性,比晴空万里珍贵十倍,记得给镜头套上防水罩(保鲜膜加橡皮筋也能应急),ISO调到800以上捕捉动态,去年在巴丹吉林沙漠遇到的沙尘暴,反而拍出了火星地表般的质感,关键是要保护好设备,回酒店立刻用气吹清理沙粒——相机的防尘性能可比不上骆驼的眼睫毛。
后期处理要守住风景的本真
调色时总忍不住把饱和度拉到+30?停!过度修饰会让稻城亚丁的秋叶像塑料制品,建议用"三三制":高光修正不超过30%,阴影提升控制在30%以内,色温调整以30K为阶梯,观众想看的是你眼中的风景,不是显示器厂商的调色测试图,遇到雾霾天拍摄的故宫角楼,适当降低去雾强度反而能保留历史建筑的沧桑感。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