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摄影社团课程记录,摄影社团课程活动记录

摄影社团课程记录相机曝光三要素如何协同工作很多人刚拿到相机时,会发现自动模式拍出的照片总差点意思,比如阴天拍摄的操场全景灰蒙蒙,或是夜晚的灯光过曝成光斑,这时候…

摄影社团课程记录

摄影社团课程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曝光三要素如何协同工作

很多人刚拿到相机时,会发现自动模式拍出的照片总差点意思,比如阴天拍摄的操场全景灰蒙蒙,或是夜晚的灯光过曝成光斑,这时候就需要手动调整光圈、快门、ISO这三个齿轮——它们必须严丝合缝才能带动曝光这台精密仪器,上周拍摄篮球赛时,有社员用f/2.8大光圈配合1/1000秒快门,结果照片黑得像墨水瓶打翻,其实当快门速度调高时,要么开大光圈,要么提升ISO,就像跷跷板两端必须保持平衡。

构图中的视觉引导线藏在哪

上周外拍活动在铁路公园,有同学抱怨铁轨照片总像游客打卡照,其实铁轨本身就是天然引导线,但很多人把主体放在正中间,铁轨的延伸感反而成了摆设,试着让模特站在铁轨三分之一处,铁轨斜向延伸出画面,观众的视线会像坐滑梯一样自然滑向主体,老校区的砖墙裂缝、操场跑道褪色的分界线,这些都能成为隐形的视觉箭头,下次拍摄前不妨先眯起眼睛,模糊细节后最先注意到的线条就是最佳引导线。

手机修图如何避免塑料感

看到社员们交上来的作业,不少照片像被美颜相机啃过——肤色像蜡像,蓝天蓝得像卡通片,这往往是HSL调色下手太重导致的,上周讲解时用奶茶做了比喻:饱和度是糖分,亮度是冰块,色相是茶底,奶茶店绝不会往一杯茶里加十勺糖,但很多人调色时就是拼命加"糖",建议用手机修图时,把饱和度滑块当成辣椒面,每次只敢抖两下,天空的蓝色可以往青色偏3度,树叶的绿色降低5%明度,这些细微调整比直接拉满滑块更耐看。

闪光灯不是夜间专用工具

上周阴天拍摄静物时,有个社员翻出闪光灯却遭到集体反对,这其实是个误会,正午阳光下拍人像产生的"熊猫眼",或是阴天拍美食总像隔了层毛玻璃,这时候闪光灯反而是救星,关键要控制输出功率——就像往咖啡里加奶,全脂奶倒半杯会腻,但倒一勺就能提香,我们用1/32功率的机顶闪给逆光人像补光,在树叶间隙漏下的光斑里,模特发丝边缘出现了彩虹色的轮廓光,这就是小功率闪光的魔法。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