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门拍摄能凝固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快门速度降到1/30秒以下,流动的溪水会变成丝绸质感,奔跑的宠物却可能糊成虚影——这就是慢门的矛盾魅力,去年在黄山拍云海时,我故意把三脚架架在风口,用2秒长曝光让翻滚的云层呈现拉丝效果,而山体岩石依然棱角分明,动态物体需要至少1/500秒才能清晰定格,但想要表现时间流逝,不妨试试0.5-5秒这个魔法区间。
大光圈制造虚实结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f/1.8镜头拍人像时,模特的睫毛尖可能清晰可见,而耳环已经融化在光晕里,这种"前实后虚"的结界效果,就像我们专注看手机时周围自动模糊的视觉体验,有次拍咖啡馆菜单,故意把咖啡杯推到离背景墙半米远,开大光圈后墙上的装饰画立刻变成彩色色块,主体瞬间跳脱出来,不过要注意,拍集体照时若用f/1.4,后排人的鼻子都可能虚化。
俯拍与仰拍改变叙事视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样的早餐盘,站在餐椅上看是平庸的俯视图,蹲到与桌面平齐就变成诱人的美食大片,去年拍儿童足球赛时,我直接趴在地上仰拍,孩子们在逆光中跃起的剪影仿佛要冲破画框,这种视角欺骗就像我们小时候蹲着看蚂蚁,平凡世界突然变得戏剧化,但俯拍人脸容易显双下巴,这个技巧可别用在给女友拍照时。
硬光与柔光塑造物体性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下的建筑棱角分明,阴天时的同个场景却像蒙了层纱——光线的硬度决定了物体的"脾气",有次拍金属工艺品,用束光筒打硬光时每个划痕都变成战损痕迹,换成柔光箱后立刻显得温润如玉,这就像我们吵架时绷紧的脸,和台灯下看书的侧脸完全是两种状态,拍皱纹多的老人建议用柔光,但想要表现钢铁质感必须来点硬光。
框架构图引导视觉动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透过拱门拍教堂,还是直接拍整栋建筑?前者会让人目光自然聚焦到门框内的彩窗,我在古镇拍照时,专门等行人走到老宅门洞的亮处才按下快门,门框成了天然相框,这种构图就像我们透过车窗看风景,自动过滤掉杂乱元素,但要注意框架比例——上次用树叶做前景框,结果茂密的梧桐叶直接抢了主体风头。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