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摄影作品图片风景,光影诗行,自然风景摄影的艺术瞬间

光线如何塑造风景的立体感清晨斜射的阳光会在山脊拉出细长的影子,这种侧光能让岩石纹理像老人皱纹般深刻,去年在黄山拍迎客松时,我特意等到下午三点,那时光线从西侧打过…

光线如何塑造风景的立体感

光线如何塑造风景的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斜射的阳光会在山脊拉出细长的影子,这种侧光能让岩石纹理像老人皱纹般深刻,去年在黄山拍迎客松时,我特意等到下午三点,那时光线从西侧打过来,松针的层次感突然活了——这和素描用铅笔排线塑造体积是同样的道理,但遇到正午顶光怎么办?这时不妨找水面或冰面,让反射光从下方补亮阴影,就像给模型打反光板。

构图为什么要给天空留白

构图为什么要给天空留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壮丽的火烧云时,很多人会把地平线压在画面正中,这反而让照片像被切开的蛋糕,在内蒙古拍草原时,我总带着气泡水平仪,确保地平线绝对平直后,再根据云层动态决定构图比例:流动的云占三分之二,静止的草地占三分之一,如果遇到阴天,干脆把地平线提到顶部1/5处,用广角镜头夸张前景的野花,这和书法中"计白当黑"的留白理念异曲同工。

长曝光为何能让水流变丝绸

长曝光为何能让水流变丝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九寨沟拍珍珠滩瀑布时,我用ND1000减光镜配合30秒曝光,水流变成了雾化的牛奶,但旁边游客的快门声提醒我:这种技法本质是欺骗视觉记忆,人眼看到的明明是飞溅的水珠,相机却记录了时间叠加的轨迹,就像用慢动作看雨滴,1/8000秒凝固的是水珠形态,1秒记录的是坠落过程,关键要控制好快门与水流速度的比值,湍急的溪流用1/4秒足矣,而平静的海浪可能需要2分钟。

季节变化怎样影响色彩搭配

季节变化怎样影响色彩搭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深秋在喀纳斯,白桦林的金黄与湖水的钴蓝形成互补色,这种强烈对比用普通模式拍摄会过饱和,我改用相机自带的"风景模式",它悄悄提高了蓝色通道的明度,就像画家调色时加入钛白粉,但春天拍林芝桃花就相反,要手动降低品红色饱和度,否则成片会像廉价的塑料花,最保险的方法是观察落叶松——当它的针叶开始泛黄,就是自然界色温从5500K转向4500K的信号。

前景杂乱时如何突出主体

前景杂乱时如何突出主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婺源拍徽派建筑时,总躲不开电线杆和晾衣绳,后来我发现用200mm长焦从山坡俯拍,既能压缩空间让马头墙重叠,又能虚化前景的杂物——这类似于眯起眼睛看东西的原理,遇到避不开的现代元素时,干脆将其转化为构图语言:有次我把红色塑料桶放在古井旁,后期转黑白时保留红色通道,桶就成了视觉锚点,杂乱本身也是信息密度,就像苏州园林的漏窗,框住哪部分决定了故事怎么讲。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